正文

第40节: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

张其成讲读《老子》:大道之门 作者:张其成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yǎo)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语译】

大德的状态完全跟随着"道"。"道"这种东西,是恍恍惚惚的。恍恍惚惚啊,这当中又有形象;恍恍惚惚啊,这当中又有实物;深远昏暗啊,这当中又有精气。这精气非常真实,这当中非常可靠。

从现代退到古代,它的名字永远不会消失,根据它可以认识万物的本质。我凭什么知道万物的本原呢?就是凭借它("道")啊。

【感悟】

这一段文字写得很美,好比一首优美的、押韵的诗歌。"道"和"德"是什么关系呢?老子一开始就做了说明:"孔德之容,唯道是从。""孔德"就是大德。"德"是顺从于"道"的,"道"是统领"德"的。"道"是无形的、恍惚的;"德"是有形的、有容的。 "道"外显出来就是"德","德"是"道"显现出来的功能属性,是"道"落实在人生、万物层面的具体行为。"道"是恍恍惚惚,不可捉摸的,而"德"却是实实在在,可以看见的。"道"通过"德"的表现,证明是真实可靠的。

"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是对"道"的描述。"道"究竟是不是一个东西?一个"物"?这里说"道"是一个东西,是一个"物"。而第十四章说"道"又不是一个东西,不是一个"物","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好多人就问这个"道"究竟是唯物,还是唯心?有的人按照"道"是"无物"的说法,说"道"是唯心的,道是"无","无"就是唯心的,它不是一个物。有的人按照这一章的说法,"道之为物……其中有物",说"道"是唯物的。两派吵得很厉害。其实用"唯物"和"唯心"的分类法来分析《老子》本身就是错误的。《老子》这里说的"道之为物……其中有物"的"物"不是指一个有形体的东西,而是指有内容的、有精气的、真实可信的存在。

"道"是恍惚的。大家想一想,我们在入静的时候,一开始就是恍恍惚惚的,"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好多人问我,为什么前面说"惚兮恍兮",后面又说"恍兮惚兮",为什么要颠倒过来?两种说法是不是不一样?其实是一回事,意思是一样的。那为什么倒过来说?是为了押韵。西方人说哲学就是诗歌,在这一点上我们的老子《道德经》就充分体现出来,哲学是很美的,不仅是真善美,而且还有一种韵律美。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和"象"押韵,都是阳部;"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惚"和"物"押韵,都是入声字。其实意思都一样,就是恍恍惚惚的,但是恍恍惚惚当中有个象,这个象就是你可以感受到的景象、物象、形象;而恍恍惚惚当中又有个物,这个物就是真实的存在。"窈兮冥兮,其中有精。""窈"是幽远幽深,"冥"是混沌昏暗。"窈兮冥兮"是对恍惚的进一步描述,但恍惚、窈冥不等于什么都没有,而是"其中有精","精"是什么?它原意是一种细米,"精"所对应的词是"粗",粗,就是一种粗米。后来引申为精细的东西,在这里是指精气。"道"当中有一个精气,这个精气是真实存在的,"其中有信"的"信"就是真实不虚的意思。他没有骗你,老子没有必要骗我们,他说这个"道"就是有的,只是我们要去体会出来。

"道"有一个功能,就是"以阅众甫"。"甫"帛书本写作"父",两字意思相同。"众甫(父)"就是万物之父,万物的起始,万物的本原。凭借"道",我们就可以认识万物的本原。

我们知道了"道"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它的存在方式是说不出来的,也是看不见的,只能去感受它、去体悟它。当然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看不见甚至感觉不到,就觉得它没有。请相信只要你静下心来,你一定能体悟到。

知识链接

庄子论"道"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庄子·大宗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