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节:第一个丛林之夜在野兽的咆哮声中度过(1)

野性亚马孙 作者:张树义


第一个丛林之夜在野兽的咆哮声中度过

在努里格的第一个夜晚,我被一阵低沉、洪亮的吼声惊醒,呜……呜……吼声忽高忽低,此起彼伏,久久地回荡在森林里。" 一定是人们谈之色变的美洲豹!"我下意识地想。轻轻撩起蚊帐,东张张西望望。

东边的蚊帐里是法国女学生阿妮娅,西边的蚊帐里是我的导师,他们都睡得好好的,沙教授的蚊帐里还传出颇有力度的呼噜声。再抬头望望,隔壁的两个帐篷住着几个来自荷兰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斜对面的小房间是戴斯牟和维牟,他们都没有任何异常反应。

"也许它们不会来生态站,况且即使来了也未必单单吃掉我这个远道而来的黄皮肤。"这样想着,我又重新躺进吊床里。白天爬了几个小时的山路,自然是疲惫得很,我很快便又进入了梦乡。第二天一大早,吃饭的时候,人们谈论起夜晚吼猴的叫声,我才恍然大悟:真是"吼"不虚传!

后来,法国高等师范学校的女博士生玛蒂尔德给我讲述了她来生态站的第一个夜晚更"惨"的故事。

夜深人静,她突然不知怎么搞的从吊床上摔了下来。半梦半醒之中,她听到惊天动地的吼声。她当时真的不知所措,又实在难为情叫醒别人问个究竟,便顺着梯子爬上餐厅的二楼,在餐桌上度过了难熬的雨林第一夜。其实,玛蒂尔德当时还不了解美洲豹,这种猛兽虽然体型很大,却也灵活得很。区区二层楼,别说还有楼梯,就是没有也休想难得住它。

关于吼猴的故事的记录可以找到很多,一个法国探险者在考察记中这样描述与吼猴的第一次相遇:

"忽然,从岸边传来类似虎啸的声音,从声音上判断,一定有一大群野兽在厮打。我们在纵横交错的枝条间缓慢地向发出声音的地方行进,前面的吼声越来越响,在树林中引起持久的回音,淹没了林间的鸟叫声。随着我们向啸声的靠近,我的心仿佛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似的。估计前面起码有十多只野兽,真叫人胆战心惊。"

很多初入雨林的人都纳闷儿,吼猴天天伸着脖子吼什么?而且偏偏爱在早晨起来或者晚上睡觉之前,搞得人提心吊胆、诚惶诚恐的。其实,吼猴的吼叫不是无谓的喧闹和浪费能量,而是有非常重要的目的。

它们一般过着七八个成员组成的家族群生活,每群的领地相对较小,相邻群体之间的领地往往有重叠。当一个猴群接近另一个猴群的领域时,作为" 地主"的吼猴就会发出示威性的吼声。吼猴吼叫时,由吼声最为洪亮的成年雄猴率先奏响序曲,可能是为了调动其他成员的情绪。随后,其他成员开始合奏,激昂的吼声似乎在向相邻的猴群宣布:" 这里是我们的领地,不准侵入!"

如果邻近的猴群逾越边界线,当地的家族群与入侵的家族群之间就要展开一场激烈的"吼战",但它们通常不会发生肉搏。吼战似乎是以吼声的大小和吼叫的时间长短分胜负,如果当地家族群的吼叫压倒了入侵家族群,那么后者就会乖乖地退出边界线;反之,前者只好乖乖地将自己的地盘让出来。

长期的自然选择就是这样让自然界的许多动物以仪式化的战斗形式取代了直接的肉体冲突,从而降低了种群内部的损耗。久而久之,吼猴为了维护自己的生存空间,即便在没有其他猴群侵犯时也会不断地吼叫。

它们选择森林里最为寂静之时吼叫,这时吼叫声可以传出的距离最远。实际上,这也是一种以攻为守的战略,意在告诫相邻的竞争对手:我们还在,不要觊觎我们的地盘。

吼猴主要吃嫩叶,也喜欢吃成熟的野果,这些素食所含的能量很低,所以吼猴为了维持能量平衡,一方面大量进食,另一方面降低日常活动,减少能量消耗。也同样是因为这个缘故,吼猴运动速度缓慢,每天的移动距离很短。雨林里一年四季充满着树叶,吼猴用不着为摄食而奔波,所以它们将白天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用来晒太阳和睡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