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模式分析:作局、对局和入局

入世心法 作者:吴稼祥


我有个朋友叫陈坡,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多妙谈高论。听说他不同意鲁迅《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对历史的解释。写满史册的并非"吃人"二字,而是另外两个字"作局"。

他的灵感可能来自他的商海实践。这几年畅游商海的高手们最常用的词之一就是作局。

作局,确实是商海谋略的关键一环,也是谋略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地方。博弈论也是研究对局的,但它的局是已知的,局中人、博弈规则都已给定。局中人只是在可供选择的几种策略中进行选择。

谋略论的精髓在于作局。完整的谋略过程包括局前分析、设局(作局)、对局和结局。与我们的模式相对应,阴阳(察势)和生克(度数)是局前分析,加减是设局和对局,成败和回到阴阳是结局。而博弈论一般只研究对局和结局。

在谋略论里,一个谋略局一般不产生于既定规则和局中人的共同协议,而产生于设谋者单方面的设计。局面、局限(人限、时限、区限、事限等)、局中人和对局规则都是设谋者自己选定的,而且越出乎其他局中人的意料越好。

因此,我把谋略论定义为对非程序、无规则、前契约条件下的人类竞争(包括对抗性竞争和非对抗性竞争)行为的研究。

察势和度数的结束,就是作局的开始。在加减谋略里,作局就是编制一道加减算式或一个加减方案。

所有新设的局都是在既定局的条件下设的。因此,谋略必定包括设局(设新局)和入局(入新旧两个局)两个方面。

隆中对也是如此。设局,是为刘备设三国之局(三个局中人,或称三人局),其加减算式是加一减一或叫以二减一;入局,主要是诸葛亮本人入当时天下纷争的大局。前者是他谋,后者是自谋。

回到1.1节的第一和第三个问题:诸葛亮为什么不早点出山,为什么不投奔力量相对强大的曹操或孙权,而跟随处于危难之际的刘备?

这涉及设局与入局所奉行的不同原则:设局要看到并寻求优势,入局则要看到并利用劣势。入局是加盟别人的组织,是被加。被别人加,要看别人对你的需求程度。

在同等条件下,越处于劣势的组织对你的需求程度越大。成功的组织对新成员的欢迎程度总是不高的。它的老成员不愿新来者分享成功。即使头儿让你身处高位,无功受禄的自我感觉不好,别人也会侧目而视。

加盟一个组织要在两者之间做出权衡:一是组织在社会中的地位,一是你在组织中可能获得的相对地位。越是劣势的组织,越是危难中的组织,对你需求程度越大的组织,越可能使你处于很高的地位。在这样的组织中,干不好只会受到一半的责备,干好了,会得到加倍的颂扬和奖赏。

你看诸葛亮《前出师表》写得多么感人:"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找的就是这种感觉。

不过,如果上的是一只正在下沉的船,而且无可挽救,即使让你当船长,也没多大趣味。这就需要出色的他谋,需要这个组织具备通过谋略可以转危为安、反败为胜的潜力。

隆中对是完美解决这两方面问题的杰作,是自谋、他谋完美结合的杰作,是设局和入局完美结合的杰作,后面还将看到,也是把谋略的功利追求和价值追求完美结合的杰作。

低点切入的入局原则,不止具有考古价值,它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用途。全球闻名的美国实业界巨子李·雅科卡,受聘于一蹶不振、危机四伏的克莱斯勒公司,就实际上运用了这个原则。如果不是这样,他的名声就不会那样大。

这个原则对个人也适用。在北京电视台播映的美国电视系列剧《黑暗的公正》,是一部西方少有的突出破案谋略的娱乐片。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法官尼克为了让凯莉小姐打入一个犯罪组织,自己和助手扮成歹徒威胁这个组织的头头,让凯莉救了他,目的便达到了。危难中的人最易接近,也最少防卫心理。

先把别人推到水里,然后再去救他。于是你便成了及时雨、大救星什么的。宋江等人是也。

吕不韦窃国也是低点切入。他先把自己的种子切入侍妾赵姬腹中,继而将赵姬切入落难赵国的未来秦国国君异人的生活中,再将异人切入思子心切的太子宫中,最终将自己的儿子切入王位。

对个人的低点切入,我称之为雪中送炭,是加法谋略的一种,下章专节讨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