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3.克林顿的谎言

微反应:小动作背后隐藏着什么 作者:姜振宇


克林顿的这个说谎分析案例(否认与莱温斯基有染)曾经在很多关于测谎的书籍中出现过,一些心理学家分析,其否认与莱温斯基之间有不正当性行为时,眼睛和诉说的方向与食指指点的方向不同,就证明他在说谎。

这种分析一时成为非常主流的说法,目前依然如此,得到无数人的信奉。随之而来的就是滥用,公众就像发现了宝藏一样,原来这种方向上的细微差异能证明说谎!但是迄今为止,没有人证明,这个结论的再深一层依据是什么。

那么这个说法有道理吗?

分析开始:

当时他的台词是:“I did not have sexual relations with that woman, Miss Lewinsky。 I never told anybody to lie, not a single time。 Never。 These allegations are false。”中文的意思是:“我没有和那个女人,莱温斯基小姐发生过性关系。我从没有让别人去撒谎,一次都没有。从来没有。这些指控是假的。”语气平和,语速和顿句正常。

他的动作是,用右手食指,快速、多次向前下方发力指点,但眼睛看着自己的左前方,仿佛在跟某一个具体对象说话。

手指的动作表达了愤怒的内心。

一边是以平和的语言坚决否定着被指控的内容,诉说对象是眼睛关注的那边(不一定具体针对某个人),一边却不由自主地用手指向讲话应当面对的方向,表达了轻蔑和愤怒。这两种表达方式中,手指的动作是不由自主的,可信度高于经过思维整理出的语言,面孔和眼睛的转向是有意为之(回避)的。所以愤怒的情绪才是他的真实心理。

试想一下,如果因为指控属于污蔑而引发真的愤怒,自觉有理,底气充足,但鉴于总统的地位和应有的修养,语言和动作会整体趋于克制,因此会正面予以否定,不会出现这么明显的不敬和攻击意识(手指的动作)。即使是被愤怒冲昏了头脑,丢掉了总统先生应有的礼仪做派,也应该是被骂得急了眼的样子,全身上下一致对外,手眼协调。

恰恰这位老兄在试图克制的表述过程中流露出了愤怒的情绪,而愤怒反应的可信度要远远高于语言,所以推导出了一个震惊世人的结果——愤怒的情绪是真实的(恼羞成怒),头和眼睛的转向就变成了回避,回避代表心虚,结论已经很明显了。

这就是通过攻击性动作判断出愤怒情绪,用于分析是否说谎的经典案例。

如果说仅仅因为手指的方向和诉说的方向不同,就能认定说谎,那是对克林顿先生的不负责任。因为通过互联网搜索,你还可以找到大量克林顿本人以及其他著名人士在演说时,面孔、眼睛和手指的方向不同的案例,无法仅通过这一条标准来判定都是在说谎。要靠情绪和语言之间的矛盾来判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