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竞争——以一当十是企业决胜

做一个以一当十的好员工 作者:胡耀中


在松下公司还是无名小厂的时候,松下幸之助本人不得不亲自带着产品四处奔波推销。每次松下总要费尽唇舌,跟对方讨价还价,直到对方让步为止。

买主对松下幸之助的还价劲头钦佩不已,就向他讨教原因。松下幸之助微微一笑,扶了扶自己那副旧式黑框大眼镜,平静地说:”每次当我要脱口说’我就便宜卖给你吧‘时,脑际就会突然闪现一幅工厂景象。那是什么景象呢?那是正值盛夏、酷热蒸人的工厂犹如炽火烤着铁板,整座工厂宛如炙热的地狱一般令人汗如雨下,工厂中辛勤挥汗的从业人员的脸部表情。“就是这么一幅场景,时刻激励着松下幸之助不能懈怠,必须兢兢业业地工作,要不然自己的企业就会濒临崩溃,自己的员工就会面临下岗。

在松下的带领下,松下公司的每个员工都把企业当做是自己的家,为公司的发展全力以赴,从而在红海竞争中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最终成长为令人瞩目的电子帝国。

只有公司中的每个人都能全力以赴,做一个以一当十的员工,公司才能获得大发展。常有人说:”公司垮了是领导的事,与我没有关系,大不了换个地方。“这是典型的没有责任感的员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用到员工和企业的关系上应该是:企业兴亡,员工有责。

邓建军是江苏常州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级技工,是新世纪全国首批七个”能工巧匠“之一,是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曾两次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

是什么让邓建军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岗位上,获得如此多的荣誉呢?这当然得益于他用创新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

黑牡丹公司董事长曹德法曾经激动不已地说:”没有邓建军示范带动的科研团队,我们的企业可能就没有今天!“

邓建军刚刚参加工作那几年,是中国纺织企业正告别传统”金梭银梭“的年代,国内企业特别缺少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工人。

黑牡丹公司有一批进口剑杆织机急需改造,邓建军兴冲冲地接手了任务,但现场看过以后,心底不禁冒出一股凉气。几十台机器的各种电气线路如一团乱麻,图纸不知去向。一块线路板有2000多个点需要一一测试、分析、测算,要想改造这些进口货,任务十分艰巨。他一咬牙,从最起码的制图工作开始做起,每天蹲在机器边14个小时以上。经过他的一番创造性的努力,这些机器终于改造好了,为企业节省了大笔的资金。

在工作的16年中,邓建军一直努力为企业创造效益,并把为企业创造效益当做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2002年8月,世界流行的新产品”竹节牛仔布“在黑牡丹公司遇到生产告急,如不能按期交货,公司不仅会丢掉400万美元的订单外加付违约金,还要将市场拱手让人。

邓建军急了,他带着科研小组奋战15个昼夜,自行设计安装了4台分经机,成本仅为进口设备的1/8,保证了公司按时交货。客户满意之余,又续签了800余万元的新订单。

一提起染浆联合机的4次改造,董事长曹德法就念念不忘邓建军。他说:”邓建军所带领的团队解决了连续生产不用停车这一难题,仅此一项就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

邓建军为企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是一个以一当十的员工,企业需要的正是这样的员工。所以,员工必须关心企业的发展,心忧企业的兴衰,与企业一同成长。员工不能是一个旁观者,并不是企业在养员工,而是员工在用自己的业绩养企业。

综观当今世界,企业间更新、淘汰的速度越来越快,呈现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景象。当一些著名大企业江河日下、难挽颓势之时,一大批中小企业却如旭日初升、光华显现。每天都有新的公司创立,同样每天都有一些公司倒闭,更加明显的是企业的寿命越来越短,企业要想保持昔日辉煌越来越难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竞争是一场不进则退、永无止境的竞赛。

只有永远做到以一当十的员工,才能保证企业在竞争路上过关斩将,遥遥领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