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节:一、七实三虚

图说三国演义 作者:柏宏军


第叁章 寓意篇

一、七实三虚

《三国演义》基于史实而演义,它一问世,就有人研究它有几分真。

《三国演义》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基本轮廓忠实于历史,描写的重大史实都有据可查。虽然它对某些史实“张冠李戴”,在小范围内有所弃取、夸张或缩小,但小说中增加的一些细节描写,即章学诚所说的“七实三虚”中“虚”的部分,并没有违背重大史实和史评的总倾向。

《三国演义》的一些情节、故事乃至人物与史实有出入,或者全系文学虚构,并不影响其文学、历史价值。唯其形象、生动,故事情节才会如此深入人心;虚构的笔法更使得关羽、诸葛亮等三国人物大放光彩。

以“孔明挥泪斩马谡”为例,小说大体符合史实。此故事的基本框架“失街亭、弃三郡、斩马谡”是真实的,人物的主要性格,如马谡言过其实,诸葛亮赏罚分明也是真实的,甚至人物的某些言语,如蒋琬惜才之言也录自史传原文。但据《三国志》载,“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合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合战于街亭”。由此看来街亭之战,魏军主将是张合,小说却将诸葛亮的对手改作司马懿。司马懿又是派人侦察、亲自巡哨,又是断绝水道、围而不攻、放火烧山、多次设伏,精通兵法又有实战经验,绝非等闲之辈。作者在此处“张冠李戴”,以同样多谋善断的司马懿来映衬诸葛亮,更能突现诸葛亮的指挥若定、用兵如神。同时,街亭之战中浓烈的战争气氛,人物言语神态一定程度的虚构、渲染和夸张,使小说人物形象更加逼真。

虽然《三国志》与《三国演义》相比,前者更接近史实,但其作者陈寿,本是蜀人,蜀亡后成为晋臣,编写三国史书等于是“当代人”写“当代史”,对历史的记载也有不够真实的地方,而且存在时代局限、材料局限等问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