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为什么怕你(2)

班主任推荐的经典阅读:春-柠檬卷 作者:大卫


你特别相信讽刺所产生的教育效果, 讽刺也最适合表达你在我面前的优越67感。你的警告通常是这样的: “你说不能那样做吗? 这对你恐怕太难了? 你当然没有时间?冶诸如此类。每提一个这样的问题, 你就狞笑一声, 一脸愠怒。

被问的人还不知道自己做了错事, 就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惩罚。如果被训斥者只是作为第三人称被提到, 也很伤人, 因为这样一来, 他连直接被你骂都不配。你表面上在对母亲说话, 实际上是说给坐在旁边的我听的, 比如: “我们当然不能指望儿子先生这样冶, 等等。然后有了对台戏, 比如, 只要母亲在,我不敢直接问你, 后来习惯性地根本想不到这样做。孩子觉得通过坐在你身旁的母亲打听你的情况, 危险就小多了, 于是他问母亲: “父亲好吗?冶这样就不怕惹出事来。当然, 我也有对你最尖刻的讽刺深表赞同的时候, 即遭到讽刺的是别人时, 比如艾丽, 我与她有好几年关系一直很糟。几乎每顿饭都听到你说她, 这让我大出了一口恶气, 幸灾乐祸得很: “她非得坐得离饭桌十米远不可, 这个胖丫头。冶说完, 你气势汹汹地坐在你的扶手椅里, 面无表情, 俨然一个愤怒的敌人, 试图夸张地模仿她的坐姿, 表示你对此多么反感。你老是重复类似的讽刺手段, 而你由此所取得的实际效果何等微弱。我想, 这是因为你的大发雷霆与事情本身显得不成比例, 孩子不会觉得是“远离桌子坐冶惹你生气的, 而是你原本就有一肚子火, 只是碰巧借这件事把火发出来。孩子深信, 要找茬儿发火随时都能找到的, 因此不是特别当心, 而且, 你的警告成了家常便饭, 孩子也就觉得无所谓了; 孩子逐渐拿准了一点, 觉得不会挨打的。

就这样, 孩子变得阴沉、心不在焉、不听话、一心想着逃遁, 大多是一种内心的逃遁。你痛苦, 我们也痛苦。怪不得你咬紧牙关, 喉咙里发出咕噜咕噜的笑声, 这笑声使孩子头一次想象出了地狱的景象, 你苦涩地说道(就像最近由于一封君士坦丁堡的来信): “这是一群混蛋!冶从你的立场出发, 你这样做完全正确。

与你对孩子的这种态度极不协调的是, 你经常当众诉苦。我承认, 我小时候(后来大概好些) 对此无动于衷, 而且不理解, 你怎么竟会期望得到同情。

你在任何方面都是巨人, 你怎么会在乎我们的同情甚或帮助? 对此, 你心底里保准会嗤之以鼻, 正如你常常瞧不起我们本人。因此, 我不相信你的诉苦, 想看看后面隐藏着什么意图。后来我才明白, 你确实为儿女吃了很多苦, 然而当时, 在另外的情形下, 诉苦可能会打动一颗坦率、无所顾虑、乐于助人的童68雨人是自己的志向的主人: 水第二辑心。在我眼里, 这必定又不过是极其明显的教育和侮辱手段而已, 手段本身并不很厉害, 只是它的副作用很厉害, 使得孩子习惯于把应当严肃看待的事偏偏不怎么当回事儿。

幸运的是也有例外, 这大多是你默默吃苦时, 以爱与善的力量克服一切对立因素, 直接拥有了爱与善。这种情形很罕见, 却妙不可言。特别是以前当我看见: 盛夏的中午, 你在店铺里吃完饭后, 疲惫地打个盹儿, 胳膊肘支在桌子上; 星期天, 你精疲力竭地赶往我们所在的避暑地; 母亲身患重病时, 你紧紧抓住书箱, 哭得浑身打战; 我上次生病时, 你蹑手蹑脚地走到奥特拉的房间来看我, 在门槛上站住了, 伸长脖子看看躺在床上的我, 怕打搅我, 只挥挥手表示问候。每当这种时候, 我便扑到床上, 幸福地哭了起来, 此刻我写到这儿时, 眼泪又夺眶而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