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节:我只用这样的人(3)

唐太宗治官笔记 作者:吴晶


他是当时大唐朝堂之上的一个异数。

这个人,就是马周。

马周,字宾王,他比我小三岁,来自山东清河。这,本来不是一个我所喜欢的地方。在满朝的关陇大族中,找不到他的位置。在勋臣旧将中,他也更谈不上有着和我一起打天下的光荣经历。他虽然和魏征一样,都来自我所防范的关东之地,然而他却谈不上像魏征那样,有着大量的山东豪杰势力可以作为居间凭借。

只因为他出身困苦,家世清贫。早在幼年的时候,便父母双亡,孤身一人讨生活。这样的环境,换做其他人,早已对现世绝望,或者埋首于田垄中老此一生,或者干脆破罐子破摔,成为一个市井无赖。

不过,这个时候的马周,便已显露出不凡的志向。他小小年纪便好学不倦,苦读经史。这一举动,使得四方乡邻都为之侧目。

马周!天下乃是门阀士族之天下。你一无可以拿出来炫耀的显赫家世,二无殷实的家资可以凭借,读这么多书想干什么?难道还想谋个一官半职不成?自然,朝廷也在招考进士。不过,要想中举,那比登天还难,全国四面八方那么多读书人,就只有你有能耐不成?

醒醒吧,马周!

对街坊的评论,马周似乎充耳不闻,仍旧沉醉于他的经书典籍之中。若是太平盛世,也许他会就这样终其一生,最多作为当地的一个教书先生,勉强糊口度日。

不过,天下乱了。大业七年,王薄于山东邹平南的长白山率领农民举事。这个时候,马周在干什么?还在埋头苦读。

大业九年,杨玄感起兵反隋。我也在这一年与长孙氏结为夫妻。这一年,马周仍然在静静地读他的书。

大业十二年,天下举事者风起云涌,已成燎原之势。隋炀帝远遁江都。这一年,马周还是在静静地读他的书。

大业十三年,我与父皇在太原起兵。这一年,马周还是在静静地读他的书。四方群雄逐鹿,天下战火纷飞,于他来讲,不过是过眼云烟而已,不值得关心。

这一转眼,就到了二十岁。马周合上书本,起身四顾。

他学成了!

此时的马周,已满腹经纶,才识过人。他曾自己将自己比做启商朝中兴之路的傅说、开周代八百年国运的姜太公。一个人要是敢这样定位自己,那他不是才华可以经天纬地,便是头脑糊涂得昏天黑地。

马周自问自己应该算是前者。不过,他又能怀揣着这些学问到哪里去呢?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不过这个时候天下已定,马周一时之间,也找不到那么一个命世英雄来赏识自己的才华。看来最现实的出路,还是只有设法在地方官府之中,谋取一个职位。那时候,大唐已取代了隋朝,正是我父皇御宇的武德年间。踌躇满志的马周来到博州,倒也谋取了一份吃皇粮的差事——博州助教。

这个职位,也算得上是安稳。但要说将来能够飞黄腾达,前途远大,那是八竿子也打不着的事。这跟马周心中的抱负,实在是差得太远、太远。

物不平则鸣。不过,马周没有“鸣”。他没有发任何牢骚,成日里只是兢兢业业地做着一件事情——借酒浇愁。混吃混喝便成了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街坊四邻见他这个样子,都在背后唤其为“穷马周”。当时的博州刺史达奚恕也实在看不顺眼这个不务正业的年轻人,多次斥责惩罚他。

“浑小子,我见过的人多了。以为自己才高八斗的人,都可以用箩筐来装了。你连你眼前的正经差事都干不好,难道还指望周文王上门请你不成!”

达奚恕想骂醒马周。

他的责骂也确实起到了效果。马周成天看不到刺史的好脸色,一来二去,知耻而近乎勇——官帽摔到地上,走人不干了。

他去的新地方,是密州。在这里,马周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他叫赵仁本,是个财主。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赵仁本见马周衣衫破烂却举止不俗,相谈之下,认定这个年轻人日后大有可为。于是赵仁本慷慨解囊,资助马周前往京城长安谋取一官半职。

钱倒是老实不客气地收下,不过马周并没有来长安。他转个身,依旧在曹州、汴州一带晃荡。没想到,这里没有豪爽仗义的赵财主,反而因小事被浚仪县令崔贤羞辱一番。他一气之下,终于西游长安,暂住在新丰县客栈之中。岂料,店主见马周一副穷酸相,懒得招呼他,自顾接待南来北往的商贩,将他晾在一边。

马周笑笑,不置一词。自出生以来,这世间的炎凉冷暖,他已看得太多。一个小小的客店掌柜又有什么值得在意的呢?马周吩咐店小二拿过八九斤好酒,自斟自饮,白眼看青天,顷刻间竟然将酒喝得一滴不剩。周围的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而马周,则在众人异样的眼光中扬长而去。

下等世人只知以衣冠论人,中等世人,只知以一时成败论人。而他,岂是你们可以预料揣测的呢?他所等待的,只是一个机会,一位明主。

不过,机会似乎暂时还没有出现。马周来到长安,举目无亲,只得凭借自己的一手好字设法投入了中郎将常何的家里,做了一个帮闲的清客。这个机会,一等就等到了贞观五年。我下诏令文武百官上书进谏条陈近段时间的政事得失。这个活儿,要放在魏征等人手里,那就是驾轻就熟。然而,常何只不过是一介武夫。他的最大功绩,便是在玄武门一事中开启城门,将我的部下放入宫中。可要让他对国事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那真是用刀架在脖子上也难让他挤出几个墨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