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养成良好的习惯(3)

超越权力:网络时代的领导行为 作者:刘明辉


举个例子来说,1998年,澳大利亚人戴维和妻子科林买彩票中了1000万澳元的大奖。当得知戴维中了大奖后,戴维以前在悉尼居住时的邻居劳利·纳姆找上了他,游说他进行投资。他花300万澳元买下一个橄榄树农场,戴维还委托纳姆对农场进行管理,戴维和纳姆对利润进行分成。最后的结局是戴维投资在橄榄树农场中的钱全都打了水漂,而且还因为20年合同在纳姆手中而被赶出农场,不甘心的他又开始进行其他投资,结果其他投资也全都失败,导致他剩下的700万澳元也全都在几年内败光。戴维的妻子科林无法忍受这种生活的剧变,和丈夫离了婚。2004年,一贫如洗、失业在家的戴维带着三个朋友来到被纳姆占据的橄榄树农场中,要求纳姆归还他的农场,结果戴维的一名朋友在冲突之中,竟然被纳姆的儿子开枪打死。在后来的官司中法庭判决戴维胜诉后,戴维激动地对记者说:“许多次我都一直希望,希望自己从来没有中过彩票大奖,因为它彻底毁掉了我的生活。如果我没有中奖,那么我的朋友就不会被杀死,我就不会和妻子离婚……”

戴维的目标是中奖,但他没想到中奖后的结果给他带来这么多烦恼。领导者达到目标,动员大家全力以赴,如果没有进行对结果的考虑,很可能和戴维的结果一样,负面作用比正面作用更大。领导要让人认可你、追随你,就必须对整个群体的努力,不仅负责引领目标,还要全面地评估目标实现后所产生的影响。结果导向是领导系统和远见的素质提升的重要要求。

第七,忙里偷闲(不懂休息就不懂工作)。比如,一个小和尚在庙外读闲书,和尚要立地成佛,直线式地整天只读佛经,不能顿悟成佛,功夫在诗外,从这一点看,小和尚读闲书未必是不务正业。列宁曾经说过一句话,“不懂得休息就不懂得工作”,这是在革命战争年代领袖的一种直觉。

进入网络时代,领导创造价值的是脑力劳动和创新。要使我们的大脑展开创新的翅膀、创造新的价值,就必须有闲暇的空间。领导处于社会、生活旋涡的中心,处于矛盾的集合点,精神的压力是很大的。周恩来总理在总理位置上的感触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一个更形象的说法,领导有时真是“头顶着荆棘,脚踩着地雷,前面是悬崖,后面是陷阱”。在这种情况下,紧张是没有用的,我们还得向毛泽东学习,要有一种忙里偷闲的心态,“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无论压力多大,忙里偷闲,相对超脱都是领导要追求的一种境界。

因为在网络时代,领导休息即是工作,把脑袋腾空以后,思考到的东西可能可以给整个群体带来更大的价值;工作即是休息,在工作中,在解决问题中,体现领导的生命价值,是一种高级的放松和休息。

第八,任何时间都是最好的时间。无论工作或休闲,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今天,科技手段给我们带来很多节约时间的方式,过去我们写一封信,几个星期以后才回复,今天我们在互联网上可以直接交流。但是互联网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无用的信息,这些“垃圾”占用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在今天这个社会,我们要懂得节约自己的时间,要懂得什么不看、什么不听。

今天,最宝贵的是时间。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大量时间被别人支配,坐车、开会、阅读文件等,怎样从百忙的生活中挤出零碎的时间,发挥在奔波中的时间价值?要善于进行时间碎片整理。一是脑袋中始终留几个问题,在奔波中想想;二是在每一个既定的程序和工作的基础上,尽量放开眼界,进行综合体验;三是不要以为离开你地球就不转了,更多的体验让别人去干,为别人创造发展的空间,为别人提供发言的机会,有时效果比你亲力亲为要好得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