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导言:美容化妆品行业(6)

美丽战争 作者:(美)杰弗瑞·琼斯


对于身处十九世纪的观察者们来说,有一点很明显,那就是,当时在交通和通讯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已经能够让人们之间的文化交流更为顺畅和频繁,然而他们同时也开始意识到人们心目中理想的美丽标准也因为文化和地域的不同而表现得千差万别。1851年,著名科学杂志《科学美国人》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关于女性美丽魅力的一些事实——致好奇者们”的文章,文中这样写道:

阿拉伯女性会把自己的手指甲和脚趾甲涂成红色,眉毛涂成黑色,而嘴唇则涂成蓝色……日本女性给自己镶上满口金牙,而东西印度群岛上的人们则干脆把牙齿涂成红色……希望自己在他人眼中拥有无敌魅力的印度女性会给自己全身抹上红花、姜黄和油膏……现代波斯人对红发深恶痛绝;土耳其人则对红发有着狂热的偏好。中国人喜欢圆圆小小的眼睛,女孩子们总是时不时地打理一下自己的眉毛,让它们看上去如同一弯细细长长的弦月。23

二十年以后,查尔斯?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一书中自信满满地断言:“要说关于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是标准的美人,人们心目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标准,那显然是大错特错的。”24

由此看来,那些生活在十九世纪的现代美容化妆品业的先驱者们所建立的美丽标准中自然也就不会出现所谓“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了”。在人们心目中,美容化妆品业与巴黎和纽约最终形成了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这样一个事实更多是因为这一行业面临的历史发展的或然性而不是必然性。本书希望通过对各个品牌如何选择并体现不同的美丽标准进行分析,而有助于增加建立商业和时尚产业历史之上的研究文献。特别需要提到的是,雷吉娜?步瓦什奇克已经向我们大家展示了,在家庭装饰这一美国大众消费品市场中有很多小型企业都是通过杂志编辑和零售买手等信息渠道来真正理解消费者们究竟希望购买到什么样的商品,她将这些渠道命名为“时尚中间人”。通过这种模式可以看出,商业一向致力于更好地理解消费者的真正需求,这种心情显然要比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消费者更为迫切。25一些类似的消费者洞察对美容化妆品行业具有一定的参照意义,但是这一行业与玻璃和陶瓷制品行业仍然有着很大的不同,因为前者更关心消费者自身,其终极目标是让消费者自身容光焕发,而不是成为他们家中的各种物件而已。

这个行业本身的结构,尤其是这个行业对西方式审美观的大力传播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全球化日益增加的社会文化影响提供了重要的洞察。本书将继续探询美容化妆品业在向全球市场不断挺进的时候如何束缚了审美的地方性表征,这可能会在无形中强化人们关于西方白人价值观已经开始不断渗透到世界各地这一说法。关于全球化对文化同质化所产生的影响究竟已经到达了怎样深远的程度这样一个热度始终不减的辩论,本书将提供一些新的历史证据。26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