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做先知先行者(6)

企业未来生存法宝 作者:邓正红


案例:IBM信用公司

IBM的战略和具体经营策略天下一流,但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它却陷入四面楚歌、风雨飘摇之中。那时,IBM信用公司为顾客提供融资服务要经过以下程序:首先,现场销售人员获得一名有购买意向的客户,然后电告总部办公室人员,办公室人员将要求记录在一张表格上;第二步,这张表格被送到楼上的信用部,信用部派专人将其输入电脑,并审核客户信用度,把审核结果填入表格,然后将表格交给下一环节——经营部;第三步,经营部接到此表格后,又有专人根据客户的申请,对标准的贷款合同做必要的修改填写;第四步,此融资申请单被送到核价员处,他将有关数据输入电脑,计算出对该客户贷款的适当利率,然后连同其他材料一起,转到下一步——办事组;第五步,办事组中一位行政人员将所有这些标准装入一个特定的信封内,并委托快递公司送到销售人员手中。

这一流程长则两星期,平均花费7天(后来的“综合办事员”仅4个小时就能完成)。在等待的7天中,销售代表和顾客谁也不知道他的申请资料旅行到了哪个“码头”,电话询问也不得而知。于是没有耐心等待的顾客,最后都离IBM而去。这说明IBM信用公司组织本身的执行力是低下的。

成为产业领导者——将行业标准牢牢攥在手中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环境复杂化、竞争激烈化的时代里,企业如何应对产业结构的改变?著名管理专家石滋宜认为,唯一的因应之道只有快速改变,不改变企业非但长不大,还可能惨遭淘汰!他认为企业的改变之道,应该摒弃过去单打独斗,小资本、小规模的经营模式,而以策略联盟或合并等,以合作取代竞争的方式,也就是集合众企业的人才、资源、资金等,使企业规模更为壮大,具备足够的实力跟世界的大企业竞争,以开拓更大的市场。他认为,每个产业在经过一段时间,都会面临结构性的改变,所谓结构性的改变,不是去调整产业的某些部分,因为调整的部分是在整个产业成长过程中正在进行的事,但是当一个产业已经达到成长饱和之后,如果不突破,整体产业就会往下坠落,这时必须跳出过去的模式,从根本去改变,跑到另一个新的结构上。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通常能在产业还没有改变的时候,就已经有预感未来整个产业可能发生的变化,甚至能成为制定新规则的领导者,从产业界脱颖而出。认为过去能活下去的经营方式,认为过去能活下来,现在同样也能活下去,这样的企业注定成为新产业界的淘汰者。所以,“过去成功的延长线就是失败”。环境快速改变,我们必须在还不需要改变,企业仍处高获利时,就开始改变,才有机会成为产业结构改变的先驱者。

案例:英特尔公司的发展战略

英特尔公司是世界半导体生产企业中的超级领先者,以设计和制造先进的大规模半导体集成电路零部件,以及采用这些零部件的计算机系统为主要业务,在公司成立近40年之后,仍在以令人难以预期的速度增长。不但销售额、利润额、总资产均全面增长,而且利润增长大于销售收入增长,说明企业的增长不仅是规模扩大的结果,更是创新的结果。

1988年是英特尔发展的转折点,提出了“跻身新电脑核心,成为产业领导者”的发展目标,明确了英特尔此后采取的发展战略,并从两个方面实施。

第一,占领制高点,抢占先机,先发制人。20世纪80年代末,英特尔高薪聘请一批著名电子专家组成“超前决策智囊团”,专门预测和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的世界半导体市场,其成果报告是:计算机将加速微型化。作为电脑先进技术关键的CPU,其性能必须大大提高,英特尔投资30亿美元专门加速研制微型的高性能芯片。1994年,英特尔开始生产网络产品,精力主要集中在作为网络最基本组成部分的工作组,成功地领导工作组网络市场发展。仅用一年时间,就占领了44%的网卡市场,成为世界第二大网卡生产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