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力量来自核心(7)

企业未来生存法宝 作者:邓正红


杜邦之所以能够保持可持续发展,除了不断地随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自我更新外,其固有的本性——核心价值、创新精神却从没有改变过。贯穿杜邦200多年创新飞跃发展史的永恒基调是杜邦的核心价值,也就是谋求解决困扰人类安全、环境和制约企业发展的以人为本、职业道德等一些最基本的大课题。

杜邦是一家典型的战略导向型公司,其最成功之处就是战略眼光的超前和独到,有许多公司喜欢抓住过去不放,而杜邦更喜欢抓住未来。杜邦的发展方向是要成为一家全球领先的、可持续增长的科学企业,其战略决策不单单是从一个行业的发展趋势着眼,更强调根据时代的主流趋势来确定自己将进入的领域,根据未来人们的消费取向来确定自己的业务组合。从杜邦历史上的三次重大转型就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世界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杜邦,杜邦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杜邦。长期以来,杜邦一直致力于研发颠覆性技术,利用其技术优势,提高竞争对手进入的壁垒,从而达到技术垄断目的。目前,杜邦正通过对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研究,进一步扩展公司在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的技术平台,寻找突破性的增长点。

“两论”起家——守住企业的根

在当今中国,西方文化的涌入已经势不可挡。著名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这样给文化定义:“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就对其可以做一般原理研究的意义上说,在不同社会中的文化条件是一个适于对人类思想和活动法则进行研究的主题。”将文化定义为特定生活方式的整体,它包括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提供道德的和理智的规范,是学习而得的行为方式,并非源于生物学,而且为社会成员所共有。文化作为信息、知识和工具的载体,是社会生活环境的映照。文化作为秩序、器物与精神产品,给予我们以历史感、自豪感,据此我们理解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文化作为人类认知世界和认知自身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切成果。

继承发展传统文化与借鉴西方文化的关系并不是对立的。现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在各个领域都出现了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文化领域中的全球化自然不可避免,这正是继承发展传统文化与借鉴西方文化能够并存的原因,正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而中华民族之所以为中华民族,是因为其独有的民族文化,我们一定要固守住传统文化中一些根基性的东西,没有它们中华民族也就名存实亡了。

时下人们一谈企业文化,似乎言必称美国、日本及欧洲等国的世界500强企业,言必称海尔、联想、娃哈哈、蒙牛等新生企业,国有企业被人遗忘在角落,更有甚者说,国有企业没活力就是因为国有企业没文化。有人说,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的企业没有企业文化;在市场经济当代,国有企业文化远不如非国有企业。我却认为,这种说法是相当幼稚的,对国有企业文化的认知也是相当浅薄的,相反,我国的国有企业不但过去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在今天,国有企业文化仍然代表中国企业文化的主流。以大庆、鞍钢为代表的国有企业,过去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振兴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中国企业文化史上,大庆、鞍钢创造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鞍钢宪法”等活生生的企业文化至今仍是中国企业学习的一面旗帜。几十年来,中国的经济模式尽管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但以“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等为核心内容的大庆精神,还有鞍钢的“两参一改三结合”,既是国有企业宝贵的文化财富,也为国有企业文化的光大和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存量基础。也许过去我们谈得多的是“一穷二白”,但我们的企业从一开始就具有从革命年代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这是国有企业得天独厚的精神优势,是任何其他性质的企业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

从文化历史来看,国有企业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实践;从文化变革来看,国有企业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发展方向,从过去、现在到未来,为什么人们总以“国有企业模式”、“国有企业风格”来评价国有企业管理的功能和绩效,因为国有企业一直在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发展路子,这条发展之路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这是国有企业的历史使命、政治责任决定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