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被倾听造就逃避专家

倾听让关系更美好 作者:(美)麦克.p.尼克斯


有些人擅长获得别人的赞赏,但是他们太努力这么做了,反而没有全然开放自我,也因此只有表面上的东西被欣赏。“再保证”对拥有太多秘密的人是没有什么作用的。那么,为什么有些人对自己的事透露得这么少呢?答案是:生活经验教他们要有所保留。我们天真地急于将被欣赏的渴望带入早期与人的关系中,也让我们赤裸裸地面对这样的后果。有些人比较幸运,得到了他们所要的注意,因此能在往后的人生路上怀着自信前进,而其他人运气就没这么好了。他们没有被听到,结果就不愿对他人开放,有时“谦虚”是因为不愿再度暴露自己的旧伤口。也因此,许多人把自己想被欣赏的需求,转化成个人的野心或是为别人奔波忙碌。

不被倾听是很大的伤痛,也因此我们以不同程度的防卫机制(mechanism of defense)遮掩我们那种渴望被了解的需求。

有些人成了逃避专家,也努力去开发自己独处的能力。“孤独之美”在英国一位精神科医师史托(Anthony Storr)的诠释下成为提供反省、休养、探索内在自我,以及探索创意的空间。独处提供了远离日常喧嚣的社交生活的避难所,我稍后会讨论为何独处可以提供我们机会倾听自己的想法。然而有些人偏好独处却是带防卫色彩的,是因为不被倾听而受伤所做的一种调适,但是这种防卫所形成的孤独性格却支持了一种幻象(自给自足的幻象)。如果我们能够检视一个人自我反省时的思考,会发现那种独处的沉默常常是充满了想象的对话。

沙伦发现唐吸引她的原因之一是唐总是表现得很冷静而从容不迫。在办公室其他人总是在抱怨或争论什么的时候,唐总是可以安静又有把握地做他的工作,他也从来不与任何人争执。但是有一天早上,沙伦却无意中听到一位较资浅的女同事到唐的办公室询问他是否因为她而觉得不高兴。唐用一种不能控制的语调说,他根本不在乎爱伦,因为她总是在员工会议上争辩他说的一切。“哦,”爱伦带着嘲讽的语气说,“你要我怎么做?同意你所说的一切吗?”就在这当儿,唐的脾气就爆发了!他说爱伦自从进入这个公司之后,从来没有尊敬过他,她从不仔细思考他的想法,他对爱伦老是不同意他所说的已经感到厌烦,也厌倦了!他的声音愈来愈尖锐,说爱伦只是为了唱反调而已!而爱伦也在这时候走出来。

“嗯,”沙伦想,“我想唐毕竟不是一个泰然自若的人啊!他只是企图保持冷静以避免与人正面冲突而已。”

无法与人分享想法让我们萎缩,不仅让我们觉得自己不真实、不完整,就如我们前面讨论的,不断地侵蚀我们。压抑不是把某个东西放进柜子里,然后就忘记了。压抑不断地耗损我们的精力,而且慢慢地把我们磨蚀掉。

不被了解的感觉是人类最痛苦的经验之一,不被欣赏、没有反应,会把我们的精力掏空,让我们缺乏生气。当我们与一个不肯听我们说话的人在一起时,我们就把自己封闭起来了而跟一个对我们所说的话极富兴趣又有反应的人(一个好的倾听者)在一起时,我们兴致勃勃,整个人活了起来!

倾听攸关我们生命的热力,就如同工作及爱一样重要,作为一个好的倾听者也一样。了解倾听所散发的动力,使得我们可以更深入且丰富与他人的关系。倾听涉及学习如何暂时搁置自己的感受,然后去了解真诚同理心的功效。当我们的倾听被他人引发的情绪阻断时,我们就会想要孤立自己,但是事情不用老是这个样子!

练习:成为更好的倾听者

·有没有谁希望你可以更专心听他说话?是什么阻碍你这么做?如果你愿意更仔细听那个人说话,会影响你们的关系吗?你若仔细倾听会影响对方对你的感受吗?你同理他人的能力是如何影响对方的感受与福祉的?

·在一张表上列出不需要倾听的事项,可能包括不要在车内一直开着收音机,花时间跟你不喜欢的人在一起,不往窗外看而是随意瞄着电视,只要有时间就抓点东西来阅读,强迫式地听音乐而不是倾听自己的想法。

·想想某个你不会告诉他某些事情的人,因为他老是以同样的方式回应。事先计划好下一次如何针对他这样的倾向作一个温和的评论。

·注意:如果对方对你的评语感到不快,准备好不要做情绪化的反应。这个练习的目的是要让你学着让别人注意到他们扰人的倾听习惯,但是不需要把场面弄得针锋相对。在评论他们对你的反应时,不要聚焦在他们做错的地方,而是把重点放在你比较喜欢的反应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