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1 国际油价波动的微观机制(4)

石油的逻辑 作者:管清友


市场来保障自己的能源安全。

其次是石油市场与金融市场的联系空前紧密。石油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商品,不再是简单地按照买卖双方的合同来付款取货,大量的石油交易是通过金融市场来完成的。在金融市场上,许多油商买卖石油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用油,而只是为了卖油来赚钱。油价也不光是供需平衡的反映点,也不再是反映石油生产边际成本的一个经济学概念,而是包含这一切而又无法准确衡量和预测的经济金融学概念。当今的石油价格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真正的石油价格了。

石油市场与金融资本高度一体化,是21世纪的石油市场与20世纪70年代最大的不同之处。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市场大多为双边贸易与长期合约,金融市场的作用微乎其微;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标志是石油市场完全置身于金融市场中。金融市场的融入,使金融衍生工具的作用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无论是现货工具的外汇、债券、股票,交易的本金流动,还是衍生工具,都被广泛地应用到在石油贸易上。双边合约的期货交易、价格指数、对冲基金,把原本预测性高、波动小的石油市场卷入一次次石油风暴的漩涡。

由于市场结构和定价机制发生变化,石油贸易的定价权逐渐转移到期货市场。期货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一部分,能够提前反映供需关系,同时也会受到期货市场所在地特别是大国的经济政策的影响,因此石油成为金融资产,石油价格的波动已经彻底成为一种金融现象和货币现象。在石油商品金融化、石油市场与金融市场一体化的今天,石油的价格越来越多地受到整个金融市场的影响。随着石油期货市场的出现与纸面交易的不断发展,石油的纸面交易量大大地高于生产量与实物交易量。 大量的金融市场参与者可以通过石油期货及其衍生品市场进入石油市场,再通过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直接关系到我们每天所听到的现货市场石油价格。

投资银行与对冲基金的大量介入,加剧了石油市场的动荡。本来风平浪静的市场,每桶油价突然上升好几美元,原因在哪里?某个投资基金使用几十亿美金购买了一份期货合同,购买量惊人。在市场供应平稳情况下需求突然增加,敏感的石油市场立即响应,引发价格的波动。在高油价急剧波动的时代,石油市场被感情化了,金融市场所起的作用比石油市场本身可能还要大。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石油衍生品市场的产生和发展是世界石油经济史的一大进步。期货交易是旨在规避风险的衍生工具交易,石油期货市场的产生是对产油国定价机制的修正。应该说期货市场的产生总体上反映了供需关系,消除了不确定风险。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期货市场,147美元绝对不是本轮石油牛市的峰值,产油国的垄断定价机制会让油价高到难以想象并会引发更为严重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石油危机。

影响今天石油市场的因素很多。许多在20世纪七八九十年代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继续存在,如欧佩克的生产控制,全球石油行业的剩余生产能力,生产国的劳资纠纷,政治动荡,地缘政治等等。同时,新的因素不断涌现:恐怖活动与反恐战争,极端气候事件(如飓风),主要消费国的政策(如战略石油储备的使用),生产国对油气资源的控制,能源外交,金融投资机构的投机炒作等等。此外,环境因素,如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政策与措施,亦将对石油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些诸多因素又可简单地划分为两类:直接影响供需双方的基本面因素和其他影响石油价格的非基本面因素。动荡因此成为了石油市场的基本属性。任何企图让石油市场风平浪静,绝对稳定的努力都可能是徒劳。关键是如何保证石油供应安全,避免油价的大起大落。

由于期货市场的交易主要是在金融市场里进行,交易员对供需关系的“感知”、判断和预期对其出手的价格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低需求高产能的感知会导致交易价格低于实际供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