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2 国际油价波动的宏观机制(2)

石油的逻辑 作者:管清友


97年平均低1.62个百分点,1998 2003年平均低1.87个百分点,2004 2006年平均低2.76个百分点。以上5个时间段中,石油产量年增率比GDP年增率平均分别低5.10、1.45、1.59、2.29、2.88个百分点。这说明石油对GDP增长起到相当的支撑作用,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这种支撑变强,新世纪以来有所弱化,但仍大大强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而将1980年以来为正数的石油产量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相比取均值约为62%。简单来说,石油产量增长能解释GDP一多半的增长。

4.2.3 消费体系与货币霸权

美国为代表的过度消费体系能够得到维持,与美元的近乎绝对的国际货币地位密切相关。作为事实上的世界储备货币,美元占到全球官方外汇储备的2/3,超过4/5的外汇交易和超过一半的全球出口是以美元来计值的。此外,所有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也是以美元来计值。 正是有这样的地位,美国能够通过经常账户的赤字从全世界特别是东亚经济体源源不断地获得消费品。从数据上看,1995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仅占GDP的1.5%,到2006年占到6%。

4.2.4 商业周期

石油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燃料、化工制品、药品等行业之中,油价与整体商业周期密切相关。通常来说,商业周期上行时经济活动活跃,石油产品相关的最终产品的需求大,从而导致对石油需求的上升。短期内供给不变,此时石油价格会随商业周期上行而上升。同理,亦会随商业周期下行而回落。商业周期可以从供需的层面对油价长波变化情况作出解释,具体可参考图4-10。

图4-10 商业周期与油价波动

注:GDP增速为固定价格全球GDP的年增长率,油价增速为美国国内原油价格年增长率。美国油价市场化程度高,与全球油价的波动基本趋同,可以反映油价的趋势。

资料来源:IEA,IMF。

从1980年以来的情况看,大多数时间石油价格波动与商业周期一致,但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以及2005年以来二者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图4-10中划圈部分)。油价与商业周期的两处背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先是商业周期上行同时油价下行,进而出现油价的暴涨与商业景气的急速下落。换句话说,这种油价反常下降的背离均以实体经济的增速的回落为最终后果。

4.2.5 政治周期

20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之前油价增速相对保持稳定。自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通过将石油计价货币与美元挂钩来实现了对油价的控制,自此油价波动与美国国内政治愈加密切相关。20世纪70年代之后,油价增速出现大幅波动。

总体上看,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的总统在位,油价增幅均有涨有落。1945 2008年的64年间,共和党执政36年,其中18年油价增速为正,占全部执政时间的50%;民主党执政28年,其中仅8年油价增幅为正,占全部执政时间的29%。传统上认为“共和党受大石油公司的支持而倾向于高油价,民主党则相反”的看法得到长期数据的支持。但如果仅从1969年算起,共和党执政28年,其中15年油价增速为正,仅占54%;民主党执政12年,7年油价增速为正,却占到58%。也就是说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更具控制油价的能力以来,两党对油价上升的认可程度均有提高,民主党甚至比共和党更高。此外,从1969年以来的数据看,无论是共和党总统还是民主党总统,任期内至少出现一次油价增速峰值,而政党间的轮替通常发生在油价增幅从峰值回落后的时点上。

对比1969 1980年以及1981 1992年两个时期,可以发现如果一届政府可以将任内的油价增速峰值控制在一定范围以内,通常其党推出的总统在下轮竞选中更可能胜出,这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