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3 世界贸易格局与油价波动(1)

石油的逻辑 作者:管清友


4.3.1 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倒挂格局”

先从宏观的贸易格局考察全球商品贸易余额与服务贸易余额的系统差异及其对油价的影响。

国际贸易版图上的分化格局具有鲜明的特点。先看商品贸易(Merchandise trade)项目的情况。如图4-13所示,发达国家总体上表现为进口大于出口的贸易逆差。北美洲(特别是美国)以及欧洲是全球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区域。与之相对应,新兴经济体、欠发达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则总体上表现为出口大于进口的贸易顺差。其中亚洲(特别是中国)、中东地区、独联体(特别是俄罗斯)以及非洲是全球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区域。

图4-13 世界商品贸易净出口情况:区域、集团和国家(2007)

资料来源:根据WTO: developing,transition economies cushion trade slowdown数据制作。

商品贸易顺差来源地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地区主要依靠出口轻工业品等制造品获取顺差,例如中国,其出口集中在机械及运输设备、杂项消费品、原料类制成品等方面(如图4-14所示);另一类地区的顺差主要由出口能源等初级产品获得,例如中东、非洲等区域。除南非之外的非洲各国2007年净出口为880亿美元,其中石油输出国有顺差1500亿美元,而非石油输出国则有逆差620亿美元。

再看商业服务(Commercial services)贸易平衡的情况。如图4-15所示,商业服务贸易顺逆差格局与商品贸易正好大致相反,而顺逆差区域或国家的分界线仍与服务贸易顺逆差分界线以及通货膨胀冷热分界线基本一致,在商品贸易上处于逆差的北美(特别是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服务贸易方面总体处于顺差,而中南美洲、独联体国家(特别是俄罗斯)、亚洲(特别是中国)、中东地区、非洲各国等在商品贸易的顺差国在服务贸易上出现了逆转。

图4-14 中国出口结构

资料来源:选自CICC的《全球通胀的形成与告终》。

商业服务贸易有着怎样的特点,足以让商品贸易项目上的顺逆差格局正负易位呢?细察之,不难发现商品服务贸易所包含的项目主要有通讯、建筑、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等商业服务活动,文化娱乐事业,版税及特许权服务费用等。这些项目上的交易对象区别于传统的有形贸易品,极显著的特点在于其对规则的高度敏感依赖性,有的甚至是规则本身。换句话说,北美、欧洲等区域的发达国家很大程度上是在向其他区域输出与规则或标准相关的无形服务,而亚洲、中美及南美洲、非洲、中东地区的国家则按照这些规则或标准向世界输出能源、原材料、日用制造品及一些初级工业品(这些日用制造品和初级工业品相当数量上也是由石油为核心的化石能源生产体系制造生产出来的)。发达国家不仅能够通过商业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的不对称尽量谋取本国的物质利益,同时还可以借助自身在游戏规则上的优势地位转嫁于过度消费物质利益,从而付出能源代价引致危机。

图4-15 世界商业服务净出口情况:区域、集团和国家(2007)

资料来源:根据WTO:developing,transition economies cushion trade slowdown数据制作。

4.3.2 石油贸易中介对油价波动的影响

在国际石油市场中,仍然具备石油贸易中介寡头地位的国际石油公司通过期货市场对价格保持了一定的影响力。尽管他们失去了中东大量的石油开采权,但剩下的石油开采权和新开发的生产,以及产业链下游的经营让他们发了横财。 产油国对国际石油公司的兼并或对其贸易中介垄断的破除多以失败告终 ,产油国仍需将石油销售给主要消费国的石油公司(主要是国际石油公司),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