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丰田创始人引发的一次破产危机(2)

丰田领导者 作者:(日)佐藤正明


喜一郎把丰田运营的所有权力托付给了执行副社长赤井久义,后者是喜一郎从三井公司挖来作为自己的管理帮手的。长久以来,在三井,凭着自身的努力,久义在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司常规业务方面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不过,尽管他可以称得上是管理专家,但他对汽车技术所知甚少,这就导致他在任何与汽车制造相关的领域都需要完全仰仗英二。

1945年,战争结束了。喜一郎终于可以回来重新开始发展他梦寐以求的小汽车,可惜正好在这个时刻,年底12月,久义在一次车祸中不幸丧命。突然失去了自己得力帮手的喜一郎选择了自己当年东京大学的同学,现为东京大学的副教授的隈部和男来接替久义的位置。在如何管理好一个企业上,隈部可以说是一个新手,但是他和喜一郎一样是个彻头彻尾的工程师。这在英二看来意味着一种危机:"我们的老板喜一郎在战争期间以及在战后百废待兴时期仍然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应该归功于久义在统管着整个公司的里里外外。而隈部这个来自于学术领域的人,也能拥有足够的管理智慧和权力从而领导丰田直面大风大浪的冲击吗?"

英二的担心不无道理,不久公司的运营就开始不断地走下坡路,甚至越来越糟糕,公司的财政状况日趋恶劣。1949年最为糟糕,公司的销售尽管高达40亿日元,但是总资本只有2.1亿日元。留存利润几乎为零,而且已经开始需要动用固定资本。公司短期和长期贷款加起来高达10亿日元,几乎是总资本的5倍,从而造成公司每月需要付出大量的贷款利息。很自然的,这个时候的公司已经无力再分发红利。公司已经退无可退,因此如果公司可以决定不再遵循佐吉的意愿和遗嘱开始马上裁减员工的话,那么破产就将会是唯一的出路。

就像我们在前文中提及的那样,丰田最终通过努力从以日本银行为首的那些金融机构那里获得了共同贷款。这些合成贷款的条件就是公司需要把生产和销售加以拆分,同时还需要从根本上精简运营从而做到公司重组。1950年丰田公司遵守了第一个条件成立了丰田销售公司,至于说要做到从根本进行精简,那就意味着要裁减员工,这可是喜一郎最不愿意听到的事情。喜一郎从来就不希望裁减员工,因为这是有悖于丰田训诫的,而丰田训诫则是他的父亲佐吉的人生体悟,是喜一郎自己亲手发展了这些训诫,他永远不会背离它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