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丰田向福特学习(1)

丰田领导者 作者:(日)佐藤正明


幸运之神和噩运之鬼降临到人们身上的概率是相同的,这对于各个企业来说并无二致。对于那些能够最大化地利用自己的幸运同时又能够克服噩运打击的企业来说,在未来获得进一步提升的机会一直在静静地等候着它们。

还没有哪家企业像丰田那样总是不断地盘算着国际化发展,颠来倒去地不断玩味。二战前夕,丰田公司刚刚成立不久第二次中日战争1爆发之前,公司就已经开始打上了如意算盘。但是,就在丰田喜一郎刚刚继任公司社长的时候,太平洋战争又爆发了。

而正是在石田退三坐上社长位置的当天夜晚,朝鲜战争特定订单如雪片一般飞入丰田公司,对丰田来说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久旱逢甘霖"。公司收到订单,合同正式签订之后,就可以用这些协议作为抵押进行借贷,在货物尚未正式交付给客户的时候就得到宝贵的现金,这么一来公司的现金流问题就得到了缓解。

在石田接受担当丰田公司社长的任命时,公众其实对他充满了同情心,大家觉得这么一个已经六十开外的老人还需要担负起一个行将走入灭亡的公司的重担而不能悠闲地安享自己的晚年,实在是挺不容易的。但是,当公司收到这些特殊订单后,人们又开始觉得石田这个家伙真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了,或者说他的福气还真是非常不错。这一点在那些金融机构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它们纷纷将石田捧为"幸运之神"。

应该说,石田所谓的幸运其实反射出了一种运气和他个人才能的结合。如果公司没有足够的生产能力来完成这些庞大的订单,丰田也无法完全利用好幸运之神带来的运气,这一点不管当时是石田还是别的什么人担任领导岗位,结局都会是一样的。而石田只不过是向世人证实了幸运之神是经由他之手在眷顾着丰田这个公司。

如果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公司的社长仍然是喜一郎的话,那么情况又会是如何呢?有了这么庞大的订单为后盾,他可能会放弃裁减员工的计划,从而解决好劳工纠纷。但是,当特殊订单而造成的加足马力的生产开始得到平息之后,公司仍然会面临同样的周期性的产能过度和人员过剩问题。同时,一旦越来越多的工厂持续不断地进入现代化进程从而增加其竞争优势,那么也就会形成越来越多的多余劳动力。喜一郎最终仍将面临两难境地。

从这一点来说,总是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具有全面管理能力专家的石田,其行动能力是非常迅速的。在得到这一特殊订单后举行的一次董事会会议上,他很快地勾画出公司在四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可以统称为在被动应对情况下所选择的行动主义政策:1)到当年10月将每月650辆汽车的产能提升到1 000辆;2)不再雇佣新员工,对已有员工进行重新安排,让他们每天加班2小时从而提升产能;3)继续进行对新车型的开发研制,但是不急于投入实际生产;4)基于特殊订单可能带来的收益从金融机构那里融资3.8亿日元(根据当时的汇率,这笔钱相当于大约105万美金),然后把所有这些贷款用于生产。

石田的管理理念非常清晰明确:"一个管理者的最主要使命就是确保公司能够赢利。一个管理者首先应该做到让公司赚钱,然后才能通过缴纳税款,按照约定给股东分发红利,让员工在交换劳动后感到愉悦,从而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特殊订单数额是如此庞大,使Koromo 工厂迎来了一个极为繁忙的季节,一直延续到当年的夏天,员工们忙得不亦乐乎。但是,在关于是否应该增加新员工的问题上,石田始终不肯松口。石田自己并不是一个工程师,但是在丰田纺织和丰田自动织机工房工作的经历使他有机会深入地学习如何才能完全理性化地制定各种政策。他总是不断地向他人重复他的理论,"如果你拥有一定的资金,那么你就应该想办法改进机械操作水平。"他总是这么提醒董事会成员。对于石田来说,机械化也就是要做到自动化,同样也意味着节省劳动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