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引子(2)

海南农垦复兴之道:变革之舞 作者:刘斌


王一新是海南农垦改革战役的总指挥,他的办公室,经常就是战役方案形成和作战指令下达的指挥部。所以,并不宽敞的办公室从2007年5月他正式上任开始,就是人流最集中的场所。虽然有秘书精心安排日程,但头绪繁多的事务仍然使他在办公室的工作从每天早上八点一直延续到下午六点。他从来都是精神饱满地来到办公室,但经过一整天的高压工作,也不免显出疲惫。原先在农垦总局三层的小房间办公,没法放松,现在可以经常在财富广场稍大些的办公室,远眺一下大海,感觉轻松了好多。每到这个时候,王一新不再是两年多来奋勇向前,指挥农垦改革的将军,而是一个普通的中年汉子,想着自己的过去,思索着自己这份事业的未来,有一点感慨,也有些孤独。

他曾经接受过《中国企业家》杂志的采访,谈到自己这种复杂的心情:

“我总记得回良玉副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坐我对面,看着我,说你们下点决心,长点志气,争取用两年左右的时间收到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这种人还是想干点儿事,还算有点儿良心,总理这么说,你还不玩儿命啊?一年多干这么多事,确实很累,大家也很累。心力交瘁的时候真多,有时候很无奈,但是转瞬间就要调整自己,没办法,还得面对、坚持。我也不是铁人,靠的是意志。就像打仗,一开打就停不下来。农垦水很深,利益集团很多,战斗很激烈,如果不一鼓作气把山头儿拿下来,弄不好就前功尽弃,自己什么都不是。只要打胜了,站在军旗底下怎么说话都行。所以我一点儿都没动摇过。”

王一新是复杂的,他能驾驭海南农垦成立60年来最彻底最系统的大变革;王一新也是单纯的,他一直生活在自己的理想世界、感性世界。王一新是知名的公众人物,由于海南农垦改革成功,他成为“2008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王一新也是孤独的领导者,为了顺利推进改革,必须与他人保持距离,也必须通过改革打破利益格局。

王一新是成功的,就像总公司搬入财富广场散发出来的新鲜气息一样,海南农垦正在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出现在海南,让人感受到了新的激情与发展的萌动。“手捧金饭碗,脚踩金土地”的海南农垦人,通过两年多来彻底变革而产生的潜力,正好与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历史机遇交汇在一起。机会永远出现在有准备人的面前,让我们祝福他们!

王一新是什么样的人?他是如何率领海南农垦改革走向成功的?在正式开始介绍这场国内唯一、国际少有的变革之前,我们先一起走入这位改革领导者的历史和他的内心世界。

1965年,王一新出生于湖北英山。英山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地处大别山南麓鄂皖交界处,既是一个集老区、山区、库区为一体的贫困山区县,又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自古以来,她以万山磅礴、控引江淮的重要位置而成为鄂东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鄂皖咽喉、江淮要塞”之称,所以也曾是革命根据地之一。略翻英山历史,发现这里人杰地灵,文化底蕴丰厚,出过不少名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家之一,北宋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昇就诞生在这里。

整个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上半段,中国都处在动荡和漂泊的环境中,我们这些生于70年代的中年人,只能保留一些年少的记忆片段。对于那时的中国青年来说,最重要的理想就是响应国家号召,通过上山下乡支援国家建设,百万知识青年,特别是1966—1968年“老三届”的学生,满怀激情涌向边疆。由于年龄小,这段历史与王一新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百万知青的很大部分都成为中国农垦事业的新生力量,在那段时间里,农垦因为有了这样的力量,进入了一个快速成长的阶段。在海南,从东南亚引进橡胶种子试种的努力不断成功,新中国打破了天然橡胶不能在北纬17°以北地区生长的历史,知识青年与转业官兵一起,在海南岛上建起了中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种植基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