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雾都棋局(1)

救市博弈:解读金融海啸三部曲 作者:王俊峰


冬季达沃斯论坛2个多月后,华盛顿峰会4个多月后,2009年4月2日,G20峰会在伦敦召开。

明知不可而为之

峰会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一周内连发三篇文章提出对于国际货币体系新秩序的构想。

央行网站刊发周小川署名的文章《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文中提出了创建“超主权储备货币”的构想,并建议扩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作为这种构想的过度 。周小川“超主权货币”的设想被美国媒体看作是人民币的西征之旅。美国人感到了美元的地位似乎岌岌可危,因为中国这一计划获得了包括俄罗斯和巴西在内的不少国家支持。俄国同意“超主权货币”一说,甚至有俄国媒体称,“中俄将联手创建世界货币取代美元”。此外,中国与亚洲和拉丁美洲(印尼、韩国、阿根廷)也在签订货币互换协议。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正在慢慢增加,这种坚决而缓慢的推进进程让美国感到前所未有的威胁。

对于中国所提出的构想,美国和欧盟都未表示赞同,布朗宣称,在G20峰会上关于“超主权货币”的提议不会成为议题。尽管中西双方差异和分歧很大,但中国明知不可而为之的决心则让世界针对如何改变世界金融秩序的讨论提前开始,中国在峰会前的集中发声表明了中国已经加入到大国对于国际金融体系话语权的争夺之战中。

决战前夕

欧盟国家已经把这次金融危机当作撼动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主导地位的一次难得的机会,因此在历次峰会中都将诉求重点放在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建和加强国际金融机构的监管上面。这些建议的最终目的就是削弱美元力量,提升欧元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影响力。美欧之间的分歧因此愈演愈烈,伦敦峰会尚未开始,欧盟就已忍不住开始对于美国一再提出的各国应加大财政支出刺激经济发展以度过危机的建议进行攻击。欧盟27国的财长坚持欧盟已经做得够多了,不必采取财政刺激计划支持全球需求。萨科奇和默克尔也非常明确地拒绝了奥巴马的建议,并继续要求各界将重点放在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整顿和建立一个健全的监管体系上,以避免类似的经济灾难再次重演。

作为美国的坚定盟友,日本在这次危难时刻依然站在美国一方。与美国保持“特殊”关系的英国虽不如日本如此露骨地赞同美国,但也表示将和美国就解决危机所采取的措施“达成一致”。布朗表示,“希望各国领导人不惜一切代价,刺激增长,创造就业。”

“金砖四国”财长也经过协商达成一致,表明共同立场,把所有力量集中于要求“重视国际金融机构改革,保证新兴和发展中国家拥有相应的发言权和地位”上面。中国一直希望世界将目光投向世界经济危机背景下的发展中国家,因为这些国家对于世界经济的回温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不过这个提议在美国看来只能排在主要议题的前三名之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