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节:从门户到搜索:谁为百度打工?(1)

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 作者:Mull He


2.1.4 从门户到搜索:谁为百度打工?

中国互联网产业在2007年之前经历了两次国内企业的上市潮:2000年左右以三大门户(新浪、搜狐、网易)为首的第一轮上市热;2004~2005年间以盛大、腾讯、百度为主的第二轮上市热。

如今,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已是中国互联网行业3家市值最高、收入超百亿美元俱乐部的企业。阿里巴巴走过漫长的电子商务路,于2007年11月才上市,时间最晚,盛大在2004年通过上市一举取代三大门户成为当时市值最高的中国概念股上市“传奇”,同年腾讯在香港上市,随后2005年8月5日百度登录纳斯达克(美国最大的股票电子交易市场),又有数百名千万富翁横空出世。几乎所有成功的互联网商业模式都是因顺势而为、赢得用户需求而获胜的。回过头来仔细地看待和分析互联网发展史,我们会发现每一个阶段的代表性模式都表现出紧贴用户需求的明显特征。从本书前面所阐述的内容中,我们已经可以察觉出百度、腾讯、盛大巨大成功的前兆。

百度的创始人李彦宏是典型的“海龟”。1995年,身在美国的李彦宏在帮助《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开发软件时,发现了一种可以根据网络连接数目进行网站排名的搜索方法,但是,道琼斯的高管对此没有丝毫兴趣。1997年,李彦宏离开了这家公司,并在美国为自己的技术申请了专利。之后在一次会议上,李彦宏遇到了Infoseek公司的首席技术官威廉(William Chang,全球最著名搜索引擎专家之一),后者邀请他加入,担任高级工程师,一起开发第一代搜索引擎。在1999年Infoseek被迪斯尼公司收购后,李彦宏与徐勇一起携120万美元风险投资,从美国硅谷回国,于2000年1月创建了百度最初的团队。在2000年5月,百度首次为硅谷动力(IT类门户网站)提供搜索技术服务之后就开始迅速占领中国搜索引擎的技术服务市场,成为搜狐、网易、新浪、Tom等大部分门户最主要的搜索技术提供商,为这些门户网站提供信息检索和后台搜索技术升级。百度最初作为一个小公司,以其国内领先的搜索技术团队,走上了为那些风头正劲的门户网站打工的道路,依靠这些门户网站所支付的技术服务费用勉强生存。

在国内门户网站烧钱的时候,百度希望通过给门户网站提供搜索技术服务获取利润,因为大环境对门户网站很好,百度依靠为门户网站打工的初衷应该衣食无忧。背后有趣的事情是:那个时候,搜狐、网易、新浪等这些门户网站烧着风险投资的钱到处做广告推广自己的品牌,中国网民在看到广告后纷纷来到这些门户网站,但是当网民在门户网站上不断使用“搜索” 服务时,其实都在为不需要花一分钱广告费、只是静静地站在灯火阑珊处的“幕后”百度在做着贡献。百度的“网民搜索需求理解力”、“搜索研发技术能力”、“网站资料数据库和搜索服务经验”在这个过程中“被”门户网站和网站门户的广大网民用户们不断提升。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门户网站大环境降温,投资者要求门户网站的管理者开始开源节流。门户网站没有更多的资金来买百度的搜索技术服务,李彦宏知道,百度必须做点其他了。等待门户网站的重金购买几乎是不可能的,再等就是等死,因为连门户网站自己都将可能是食不果腹。

此消彼长和卧薪尝胆的时间很快结束,尽管李彦宏当时心里并没谱,只是一心想将公司做大,而只是出卖技术显然做不大,必须找其他出路。新出路怎么样,没有人知道,但总比继续做看着就不行的事情强。当李彦宏决定向董事会拍桌子、摔手机,逼迫董事会同意放弃既定的卖搜索技术模式,转向自己运营搜索引擎、靠竞价排名广告盈利的那天起,中国互联网搜索引擎行业的游戏规则也许就注定了将重新由百度来制定。2001年8月,Baidu.com搜索引擎Beta版发布,2001年10月22日正式发布Baidu搜索引擎,百度从为门户网站提供后台技术服务转向独立为中国网民提供搜索服务。

当时,不仅中国绝大多数广告客户不明白什么是竞价排名,百度的销售人员也无法讲清楚什么是竞价排名。后来,他们干脆对客户说,你们也不要明白竞价排名是怎么回事,总之,你买了这个“竞价排名”,在新浪、搜狐、网易都能看到你的广告。最早很多人就是因为在新浪、搜狐、网易能看到自己投放的广告而买了百度的竞价排名。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不久后,当初与百度合作的门户网站大都釜底抽薪。百度不但失去了以门户网站流量来维持生计的方式,还面临着门户网站类似竞价排名业务的围攻。没有了依靠,百度必须提高自主流量,否则不会有人愿意为一个没人用的搜索引擎付钱。对于门户网站的动作,百度早有防备,当百度的流量积累到百万级别时,口碑效应开始展现,百度跟着适时推出了MP3、新闻和图片搜索这些更加紧贴中国网民需要(娱乐、阅读)的服务,进一步吸纳门户的搜索流量。

百度在获得巨大成功之前,一直专注在中文搜索这个领域,如流传很广的一句玩笑话“百度比google更懂中国”,这其实是反映了百度对于中国网民的中文搜索需求、中文搜索体验的持续理解、关注和紧贴。如百度MP3搜索对中国网民尤其具有吸引力,这并不奇怪,毕竟它能帮助用户免费下载音乐,百度上市时,音乐服务一度约占到百度总流量的40%。后来MP3搜索虽然引起版权纠结和争议,但是百度利用这个打开的时间窗已经获取了巨大的来自网民用户的流量。

获取信息是中国网民上网的最主要目的,虽然此目的所占比率随后有一点下降,但它在2001年仍然是近50%网民的上网原因。如前所述,在反复被动阅读那些被门户网站编辑精心如工过的信息后,中国的网民用户早已开始不满足地寻找鼠标单击的尽头,除了搜狐、网易、新浪或者其他的大型门户网站外,用户相信在浩瀚如宇宙的互联网上必定还有更多的精彩。

当网民发现百度能够搜索到比任何一个门户网站更多的信息时,在网民的心中,百度变成了所有门户网站中的真正门户,变成了互联网上的起点和最大的流量分发中心。在门户网站全力打造越来越来丰富的内容信息的同时,百度搜索抓取到的内容信息也在同步增加,网民从百度得到的搜索结果自然日益精彩。百度将海量的中国网民用户需求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各个大小网站,从为门户网站打工,到让门户网站们为自己打工,百度只用了2、3年时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