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巴罗莫角(6)

奇趣天下Ⅱ:冒险家的禁足之地 作者:刘袖眉


第五节?自焚岛和上帝圣潭

与巴罗莫角相邻的岛屿中,有一座非常神秘的岛屿,被人称做自焚岛。有一个仅1平方公里的圆形小岛,当地人称这一小巧玲珑的岛屿为“普罗米修斯的火炬”。据说,人一旦踏上小岛,就会如烈焰般自焚起来。早在17世纪50年代,有几位荷兰人来到帕尔斯奇湖,当地人再三叮嘱他们:千万不要去火炬岛。有位叫马斯连斯的荷兰人觉得当地土人在恐吓他们:帕尔斯奇湖在北极圈内,在那里,就是燃上一大堆火,恐怕也是难上加难。马斯连斯没有理睬,固执地邀了几个同伴去火炬岛,寻找所谓印第安人埋藏的宝藏。他们一行来到小岛边,想起当地人的忠告,几个同伴忽然胆怯起来,转向准备返回去,只有马斯连斯一人继续奋力向前划去。

同伴们远远地目送他的木筏慢慢接近小岛,都有些胆战心寒。不久,他们突然看到一个火人从岛上飞奔出来,一下子跃进湖里,定睛一看,原来是他们的同伴马斯连斯,他们立即冲上前,只见水中的马斯连斯还在继续燃烧,眼看着同伴在疼痛中苦苦挣扎,他们却不敢跳下去。

1974年,加拿大普森理工大学教授伊尔福德组织了一个考察组,靠近火炬岛进行调查。他们认为:可能是在岛上的某些地段存在某种易燃物质。当人进入该地段后,便会着火燃烧。正因为他们都认为这种自焚现象是由某种外部因素引起的,因而都穿上了特别的绝缘耐高温材料服装,来到火炬岛。在岛上,他们并没有发现什么怪异的地方。然而,就在两小时的考察即将结束时,莱克夫人突然说她心里发热,一会儿又嚷腹部发烧。听她这么一说,全组的人都有几分恐慌。伊尔福德立即叫大家迅速从原路撤回。队伍刚刚往回撤,走在最前的莱克夫人忽然惊叫起来。人们循声望去,只见阵阵烟雾从莱克夫人的口鼻中喷出来,接着闻到一股烧焦了的肉味。待焚烧结束后,那套耐火服装居然完好无损,而莱克夫人的躯体已化为灰烬。

此后,美丽的小岛披上了一层恐怖的面纱,让好奇的人们望而却步。从1974年到1982年,相继有6个考察队前往火炬岛,都无一例外地无功而返,并且,每次都有人丧生,于是当地政府不得不下令禁止任何人以科学考察的名义进入火炬岛。如今,它依旧一动不动地坐落在帕尔斯奇湖畔,似乎有意等待人们揭开笼罩在它身上的谜团。

谈到巴罗莫角,就不得不提到“上帝的圣潭”。这座“圣潭”与巴罗莫角和自焚岛遥相呼应,它深不见底,人们称它为“不沉湖”或“上帝的圣潭”。

原来,早在19世纪时。有一家姓鲍伊的印第安人迁来此处定居。他们住在深潭的附近,一天,他们的木筏遇到了飓风,当木筏被吹到深潭时已经被支解得支离破碎。鲍伊一家7口人,有5人掉进了深潭,掉下水的人惊恐万状,拼命高呼救命。但是,抢住木筏的人不论怎么拼命也无法靠近援救他们,筏上的人眼睁睁地看着水中挣扎的人,水里的人露出绝望的眼神……

就在这时,奇迹出现了:那些在水中挣扎得筋疲力尽的人们,绝望之际发现自己并没有下沉,他们觉得像有什么东西托住自己似的,他们得救了。后来,有一个法国人蒙罗西哥来到此地,一不小心也掉进了深潭,他和前面的人一样也侥幸逃脱厄运。事后他对人说:“那就像上帝的手,把我托了起来,使我不能下沉。”因此,人们就称这个深潭为“上帝的圣潭”。

“上帝的圣潭”很快就传遍了世界各地,吸引来不少的旅游者。1974年,到火炬岛考察的伊尔福德一行人也慕名来过此地。但在经过水质分析后,竟没有发现这里的水的比重与圣潭周围湖水有什么不同。因此,许多专家学者都猜测水下有特异物质,当有物体落入水中时,这种特异物质就释放出某种能量,增大了水的比重,使物体能够浮在水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