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0.中国人真的勤劳不富有吗?

疯狂的人民币 作者:周德文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刮起精打细算之风,但随团全球游的中国人却依旧出手大方。以在日本的消费为例,2008年下半年,到日本旅游的中国人多达94万,他们在日本的主要行程就是购物:买滋补保健品、买日本表、尝北海道海鲜、买笔记本电脑等。人均20多万日元的消费,个人消费最高者达330万日元,为日本经济注入了兴奋剂,大大刺激了日本内需。

除日本之外,中国人在其他国家的消费,也是高潮迭出,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次次令其他国家人民目瞪口呆。

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3月,仅中国居民储蓄存款高达246920。53亿元,此外,企业存款为181713。04亿元。这个数字表明,中国民间资本的确可观。

而之所以如此“有钱”,与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不无关系。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市场化改革,由此前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由此也开启了中国人有“钱”的闸门。在市场上,几乎所有的“东西”都能当做商品交易,包括各类农产品、劳动力、制造品等,市场的交易自由度逐年上升。

此外,资本化也是中国越来越有钱的原因之一。资本化的发展,使得中国金融资本大增,其直接效果是将四大类财富转换为钱:土地和自然资源、企业财产和未来收入、社会个人和家庭的未来收入、政府未来财政收入。

一个社会可以有很多东西,但不一定有钱,只有在市场化、交易自由的规则下,才能将东西转化为钱。而将东西转化为钱的过程,就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走过的历程。

在此过程中,无论是改革开放初“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效应,还是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以后产权制度改革步伐的加快,或者“十五”大明确肯定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抑或此后出台的一系列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一批批个体和民营企业逐步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一位英国青年胡润到上海后一年,就再也不想回自己的国家,他在给父亲的信中写道:“只有在这里,随便朝哪个地方打一枪,都能收获一排鹿。也就是说,如果近30年来你只需抓住个体户热、倒卖批文热、下海热、房地产热、互联网热中的任何一个,你都会成为时代弄潮儿。或者,你只需在新股上市之时买1000块钱的深万科,或者在一线大城市的核心地段买一套小房子,捂住并等待就好了。”

他这样表示虽然有些偏颇,却也不无道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