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1.热钱在炒作,风生水起(11)

疯狂的人民币 作者:周德文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如今,农产品成为热钱的“新宠”,于是出现了疯狂的大蒜、疯狂的绿豆、疯狂的玉米……

与其他被炒作对象不同,一直以来,农产品并不具备被炒作的特征:与房子等大件商品相比,单位获利并不高;与股市相比,缺乏专业的投资属性;与猴票相比,并不具有稀缺性。但是,农产品又有着其他商品所不具备的特性,即不可缺少性。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其对农产品需求刚性太大,弹性不足,即使钱包再瘪,也要别无选择地消费。人们买不起房子,可以租房子;或者可以选择不进入股市;也可以不购买猴票。但是人们日常生活却离不开农产品。

从生产者角度来看,中国农户组织化程度低,单个经营规模有限,导致一家一户的农民对农产品价格影响力较弱;此外,由于农产品既受“季节生产、常年销售”特征的制约,又有一个“小农户面对大市场”的信息与流通难题。由此,中间商控制市场、垄断价格、绑架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的动力与能量更强。

所以,农产品的真实价值,往往被处于资本强势、组织强势、信息强势的中间商所扭曲。能囤货炒作的,则囤货炒作;不能囤货炒作的,“找个由头齐声喊涨”也照样可以拉高零售价格。

此外,随着经济发展仍笼罩在金融危机的阴霾中,以及2010年以来国家打出了一系列房产调控政策“组合拳”,使得股市低迷、房地产市场观望情绪浓厚。2010年,楼市调控重拳出击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纷纷出现投资客单笔上亿的抛售,或者一次出现近百套抛盘的情况。5月,广州各大中介发布的信息显示,五一小黄金周里,每天成交量不足100套。

在此情况下,部分炒房资金暂时退出房地产这个“掘金”板块,大量热钱急切寻找出口。此时,恰逢2010年自然灾害频发,种植面积减少等状况,大蒜、绿豆等农产品的出现,让双方一拍即合,热钱转而投向农产品市场,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一名农产品“炒手”就表示:“炒房?还不如炒大蒜收益快、收益高呢!”自2009年底至今,他用50万元炒大蒜,赚了200万元。在他的示范效应下,近两个月,他的几位朋友都准备将原来准备买房的资金,用来炒大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