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5.为什么大家“熟视无睹”?(15)

质与量的战争 作者:杨钢


克劳士比先生倡导的“有用的和可信赖的”,并不是说要经过两个分开的阶段,而是彼此融为一体的。换句话说,“有用的”往往是“看得见的”,就像知识,但是如果你缺乏“可信赖的”,你将一无是处。而恰恰“可信赖的”又是“看不见的”。

我们可以放大了来说,在工业革命时期或在生产力时代,我们强调的更多的是有用的,而当我们进入质量时代的时候,我们关注的一定是品质,强调的是“可信赖的”。这是两种不同的思维的出发点。

我们再往小了说,来看看不同出发点带来的是什么。有一次,我从北京到天津的一家客户那里去,他在电话里详细地告诉了我们应该走什么路,按照他的指令,我们从北京出发,然后上京津塘高速再转京沪高速,最后下高速,进入天津,到他们公司。路上总共花了三个小时,外加八十块钱的高速费。在这过程中不断地去给他们打电话问路,起码有五次;他们在电话中也是一头雾水:“不对啊!应该非常简单啊,怎么这么复杂呢?”可是,当我们从天津回北京的时候,我们其实只用了一个半小时,仅仅才花了25块钱的高速费。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原来是同样一条路,但是它们的距离和价值取决于你的思考方式和出发点,基点不一样,最后导致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阴阳五行”图与“PDCA循环”:管理的定势与定则

当代大思想家李泽厚曾说过:“中国人对许多事情往往不求甚解,甚至于望文生义、一知半解,常常怀有拒绝或者怀疑的态度。当然这是基于我们传统中一种早熟的、自我满足式的历史经验。说的再简单一点,就是”阴阳五行“图式--这是一种基于经验的、似是而非的早熟型的系统论框架,似乎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及其运行规律都在里面了,所以说,就使得我们对任何事物都会抱有一种想当然的、似是而非的解决思路,从而造成对一些事物,尤其是新事物的拒绝和排斥。这种”阴阳五行“所带来的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可以让我们具有强大的同化力量,也就非常清楚地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结构。”

李先生还说:“这造成了许多貌似科学实际荒谬的伪理论,它们历经千年而不衰,在公私生活中起作用,成了行为中和思想中的不自觉的模式、习惯……这种宇宙图式具有封闭性、循环性和秩序性的特征。封闭性能给人们心理、性格以自我满足感。它可以表现为虚骄自大,固执保守,认为系统内应有尽有,完整无缺,不必外求。循环论则否定真正的进化,从而向前只不过是复古,历史的演变不过是天道的循环,'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秩序性更带来所谓安分守己,听天由命,认为任何努力无不受既定秩序图式(天道)的限制和制约,自认为已被规范在某种既定位置上和处在这个不能逃脱的图式网络中,'思不出位',逆来顺受,培养奴性,不敢说'不';个体价值完全从属于这个作为外在权威的超个性的普遍秩序,锁禁在这个封闭的组织网罗中。于是,君怀臣忠,父慈子孝,夫唱妇随,成了人们安心奉行的长久而普遍的宇宙法则。”

这种鞭辟入里的见解,读之确有醍醐灌顶之感。以前我到过许多企业,他们在谈到管理,尤其质量管理时,张口就说“PDCA循环”,闭口也谈“PDCA循环”,似乎这种循环也是包容万象、无所不适的大图式。实际上,当我静心聆听时,我可以从他们谈到源于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的表面看到他们骨子里“阴阳五行”图式在起作用,换句话说,他们是把休哈特·戴明的“PDCA循环”给“阴阳五行”图式化了。如果反过来,做一些“创造性转化”(李泽厚)的功夫,也许会产生一些灵感和新意,否则,你会发现它对我们现代的质量管理是有害而无益的。

另外一个方面,这种思维定势往往让许多人想当然地认为,管理是无定势的。因此,当他们面对任何理论和方法或自以为新的东西,往往先是质疑和拉开心理上的距离,借口也是听上去不错却似是而非,那就是认为要面对现实,我们这里和别人不一样,我们非常复杂,我们很有自身的特色。其实非常简单,任何人都是有特色的,任何单位都是有特色的,生产一支笔,种树的,炒菜的,卖盒饭的,造火箭和导弹的都是具有特色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作为拒绝学习和前进的一种借口。

所以,管理固然无定势,但管理上还有另外一句话,叫做管理有定则,任何的管理都有一种通行的法则。正如托尔斯泰在他的《复活》中最后一句话所说的:“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们借用他的话来说,你会发现,成功的企业是相似的,而失败的企业也是“何其相似乃尔”。因为他们败也都败在那几点了。所以很多企业说,我们不要研究成功,要更多的去研究失败,这是非常有道理的。毕竟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嘛!

神龙公司和法国雪铁龙合资的时候,起初就只要雪铁龙的生产线设备和制造技术,而在管理上,他们却看不上生性散漫的法国人。因为管理无定势,中国的事还是要我们中国人自己来管的。

可十几年来,随着汽车工业日益激烈的竞争,神龙惊奇地发现,雪铁龙能够存活一百多年绝对有其核心的、厉害的东西,并不是一句话就能够解决的。所以他们明白了,管理原来是有定则的。所以一定要遵循这些基本的法则才有可能使神龙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于是,他们开始与标致雪铁龙集团重新进行资产整合,要学习他们的定则。当然,所有的管理干部也必须学习克劳士比的管理思想,希望以此来激活他们的潜质,支撑新的竞争策略。虽然这种醒悟来得晚了点,但是也算得上是“亡羊补牢”。尤其是它破解了封闭式循环的招式,把一个明白的简洁的道理展示给了我们:管理无定势和管理有定则,实际上是硬币的正反面的关系,是手心和手背的关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