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醉茶志怪(4)

谜中谜:天诛 作者:天下霸唱


飞猿

记得以前看电视,古装剧里经常有服用“燕窝”的情节,只有大户人家才吃得起,那也不是论盆吃的,器皿很精致,顶多是一小碗。

吃燕窝之事从元代已有,而真正受到重视,还是大明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当时郑和的远洋船队在海上遇到了大风暴,停泊在马来群岛一个荒岛处,食物紧缺。无意中发现荒在断石峭壁上的燕窝,于是命令部属采摘,洗净后用清水炖煮,用以充饥,没想到几天之后,船员个顶个脸色红润,中气充足,于是船队回国时带一些献给明成祖,成祖皇帝龙颜大悦,定为皇家御膳。

到了清朝康熙年间记载的数十种“上席菜单”中,名列首位的就是燕窝,据说乾隆几次下江南,每日清晨,御膳之前,必空腹吃冰糖燕窝粥,而慈禧太后最喜欢的三十多道御膳菜点中,用到燕窝的就有七样之多,由此可见其珍贵之处。

燕窝这东西,当然就是燕子的窝了,但这种燕子并不是在屋檐下筑巢的燕子。屋檐下的属于“家燕”,古时达观显贵们吃的“燕窝”,是由另一种“金丝雨燕”筑成。

相传南方沿海有种雨燕,啄海螺为食,留下筋结为燕巢,它们可以衔巢飞过汪洋大海,疲倦了就用其漂浮在海上歇息,人们通常分季节拾取,据称服之可得上寿,但数量很少,被视为燕窝中的珍品,非常名贵,在古代是朝廷的贡品。

这类燕窝最为集中之地是海岛中的悬岩深洞,洞口掩藏在高不可攀的峭壁上,周围是滚滚的波涛,上面是蓝天白云,那都是人之足力和绳竿难以触及的所在,身手再矫捷的人也爬不上去,有的采集者就想了个法子,蓄养善解人意的小猿猴,经过反复训练,做一个小布袋系于猿背,放出去让它爬树蹬岩,上下跳跃,剥去燕窝塞在袋中,称为“飞猿”。

回来倾倒布袋一看,燕窝很少,倒是它在路上自己采摘的果子装了很多,而聪明的猿猴则懂得多摘燕巢,塞满布袋后速去速回,如此往返数次,采得又快又好,使主人获利丰厚。但这种通人性的“飞猿”,本身价值也高,往往要数百两银子才能买到一只。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