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从日本“第一”到中国奇迹(4)

中国经济将重蹈日本覆辙 作者:韩和元


日本国则由于得以保有国体,天皇制也予以适当保留,所以,使其民心仍有所依附,不致发生战后的无政府状态或敌对状态。同时,由于仍有政府在有效地运转管理国家,使整个国家在战后进行的恢复与发展经济、文化与开拓发展民主政治的活动,都能在有序的情况下进行,因而,避免了混乱曲折,保证了效率。

而由盟军总部所推动的三大改革,为日本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现代资产阶级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这无疑对日本战后经济能很快复兴与高速发展,起了关键性的奠基作用。

着眼于日本战后经济恢复的是一批有远见的学者和政治家,石桥湛山和大来佐武郎事实上在日本战败之前就已经开始研究日本经济的重建问题。当时的吉田内阁很快就起用这些人并将其作为核心,着手研究日本战后经济重建工作。1946年3月吉田的经济重建团队公布了一项叫《日本经济重建的基本问题》的提案后经修改成为经济自立五年计划。,该提案采纳了东京大学教授有泽广巳的观点:“将一切经济政策集中倾斜与作为基础原料的煤炭生产上,并以此为杠杆,即可创造提高生产水平的契机。”

以煤炭和钢铁为重点,将融资向煤钢倾斜,通过差价补贴保证生产费用。正是得益于该政策,两年后日本经济摆脱了萎缩的局面,开始了扩大再生产。此时日本又赶上天公作美,两年里风调雨顺,包括地震在内的自然灾害大为降低,从而保证了粮食连续大丰收,使得日本?济终于缓过一点气来。

也就在这时,国际局势骤然变化,西方和苏联已经处于冷战状态,而中国政局的形势亦大幅逆转。综合当时国共两党的发展方向,美国政府的智囊凯南博士认为,美国已经无力掌控中国的局势,因此他向美国政府建议在东方只能扶持日本。另外,当时的美国陆军部长罗亚尔将军也认为:如果对日本工业打击过重,日本将会像德国一样成为美国的负担。正是有鉴于此,美国最初的要求日本赔偿的计划不得不作罢。1946年当时的美国总统特使兼驻日大使鲍莱公布的报告说,要将日本的陆海军工厂、飞机制造厂、轻金属厂的全部设备和钢铁?造船、火力发电、机械制造的一半设备用于受害国家的赔偿。仅让日本保持250万吨钢铁的生产能力。但因为凯南博士和罗亚尔将军的合理建议,美国对日政策发生转变,这使得鲍莱计划实际只执行了不到原计划的7%,即只拆除了价值不超过1.6亿美元的5万多台机器而已。

美国对日政策开始发生转变,不仅停止执行鲍莱的赔偿计划,更开始由赔偿转化为对日援助。基于构筑“共产主义运动防波堤”的诉求下,美国开始将日本纳入了自身经济的轨道,将日本作为其“远东的工厂”。受益于此,日本经济在1947年后得到大幅增长,但这种增长却是先天不足的,?时日本物价飞涨,通货膨胀肆虐。为此美国总统杜鲁门,派出底特律银行的董事长道奇前往日本,帮助其解决问题。道奇来到日本立马展开了调查,在调查后他将这种发展模式称为“竹马”经济——两脚踩高跷,一边是美国大量的无偿援助,另一边是日本政府对企业的各种补贴。道奇认为这种经济一旦跌倒就会粉身碎骨的,他认为必须要把两根跷砍短,这样至少能够降低跌倒后对日本的伤害程度。为此,他开出的“药方”是,第一实施紧缩财政;第二实行1美元对360日元的固定汇率。这两剂猛药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力图降低日本企业对摆脱美国经济援助和日本政?的补贴的依赖,从而练就其竞争力。

道奇的这剂猛药虽然稳定了物价,解决了通货膨胀问题,但也带来了相当的副作用。财政紧缩政策的结果是大量的企业倒闭,工人失业,日本经济处于一种呆滞的状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