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节:八、与竞底相关的理论阐述(3)

竞底:中国企业之殇 作者:孙力


如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其本质原因就是中国人以更低的生存条件,向泰国、韩国、马来西亚等较高生存条件的国家竞底,从而使低附加值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到中国,实现了"劣币驱逐良币"。

而到了2008年,阿迪达斯将制鞋厂从中国迁往越南,就因为中国工人的日薪为5美元,而越南则为3.5美元。

因此可以看到,竞底战略只能使人永远生活在温饱线附近,而不能过上丰裕的生活,因为不断会有"劣币"将这种生活夺去。

F.隐性成本。

显性成本是看得见的实际支出,而隐性成本则隐蔽性较大,不易量化和察觉。

如一个工人在机械厂操作没有防护设施的冲床,他所承担的风险,就远高于操作有防护的设备,这种风险就是隐性成本之一。

竞底者为了节省成本,常常故意漠视工人所支付的这类隐性成本,从而节省企业的整体成本,使自己获得更大的竞争力。但这样一来,操作工显然就遭到竞底,因为他的劳动条件更加接近底线。

珠三角的机械厂常常发生手指截断事故,以致做手指缝合手术的诊所,生意畸形般地兴隆,就是这种竞底的直接后果。当然,比起山西黑煤窑来,珠三角的这些工厂可算是非常"人道"的了。

G.负外部性。

经济活动的影响,常常可能超出对买卖双方的福利影响,而扩大到旁观者身上,这就被称为外部性。如造纸厂直接将废水排入河道,污染了水源,对下游的民众就造成了影响;建筑工地制造的噪声,干扰了邻近居民的生活,等等。

中国人非常善于投机取巧,常常变着法儿把该自己承担的成本,推到企业外部的社会上,从而形成负外部性。当自然环境的污染越来越被人们关注时,企业就转而污染不那么被人们敏感的人文环境。如史玉柱的"送礼就送脑白金"的广告;伊利在毒奶粉事件后,连篇累牍地在电视上播放"放心"广告,都是对人们心理和情绪的恶劣污染。这和废水污染水源一样,都是对人有害的负外部性,只是由于立法滞后,因此他们对民众的竞底,除了遭到民众的反感,并未付出经济上的成本。

H.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在国外,低端产业转移到中国后,由于产业的简单和中国人的聪明肯干,像志强厂这样的企业很快就会达到帕累托最优,也就是说,不使某些人的境况变坏,就无法使某些人的情况变好。

因此,老板李志强为了使自己的境况变好,当然要有选择地将一些人的"境况变坏",他不敢对强势群体下手,自然要对弱势群体动脑筋,这样的结果,就是不得不给工厂的打工妹们以更大的压力,尽可能地压缩她们的报酬,加大劳动强度,延长工作时间。也就是说,不得不对她们竞底。

I.个人利己,兼可富国。

这是亚当斯密经济学中最重要的观点,但却不适用于中国。

因为在中国,竞底者(老板和官僚)在大量聚敛钱财后,往往会将财富和家人转移到国外(非竞底环境),那样富的是别国,并不能起到"富中国"的最终效果。

所以,如果中国一直竞底下去,富强永远难以实现。

J.制度经济学的解释。

制度经济学认为:有利于市场交易的优质制度,是一种有效的资源;来自于市场交易的劣质制度,是一种负面的制度成本。经济学家公认,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国的制度离真正的市场制度结构还甚远。而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尤其需要良好的制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