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2节:三、底线类型(15)

竞底:中国企业之殇 作者:孙力


……

9.标准底线

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存在着大量的标准,如千克、米、ISO900X、食物安全标准、消防验收标准,等等。正是仰赖于这些标准,人类世界才能正常运转。因此,标准理应被严肃对待。

中国人即使没有遭遇过所谓的"七两秤""八两秤",但也一定对此有所听闻。缺斤少两,就是一种对标准底线的竞底。同样,屡屡发生的掺杂使假,也是中国人对标准底线的竞底。

但在中国的商界,为了削减成本,标准常常成为竞底的方向,其中最普遍的是食品安全标准和生产安全标准:

如使用瘦肉精的猪肉、用硫黄薰白的银耳、以避孕药催熟的黄鳝、大排档中使用的潲水油,中国人在食品安全上使用的竞底招数,是如此花样翻新,不堪入目,以致有人惊呼:

中国最大的国家安全问题,就是食品安全问题!

为什么中国的食品安全底线,会被频繁竞底呢?

1.国家管理不严所致。如在中国毒奶粉事件中,除三鹿的个别高层人员被刑拘外,其他如伊利、蒙牛、光明等掺毒厂家,无一人受到刑事追究,这无异于为后来的竞底者,作出了不良引导。

2.成千上万的公民是弱势群体,他们无法检验食品是否达标。如民众虽然怀疑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却没有可行的检测手段。

3.有些食品难以检测,如以病死猪肉灌制的香肠、熏制的腊肉。

4.食品只要吃了不出现明显的问题,不合格的证据通常就此灭失,无良厂家往往得以逃脱检查,这使他们很容易产生侥幸心理。相对于这种侥幸心理给他们的竞底动力,中国对食品违法的打击力度显然还远远不够。

甲乙两个企业的囚徒困境

甲:掺杂使假甲:不掺杂使假乙:掺杂使假乙卖劣质货,甲也卖劣质货乙大赚黑心钱,甲被淘汰乙:不掺杂使假乙被淘汰,甲大赚黑心钱乙卖优质货,甲也卖优质货

显然,如果国家对掺杂使假的打击力量不够有力的话,不论乙的选择如何,对甲最有利的选择,都是"掺杂使假",而实际上,许多地区政府为了保护本地企业的利益,本身就以"掺杂使假"的方式,对无良厂商表面打击,实际保护,这使得热衷于挑战标准底线的企业越来越多,最终形成法不责众的局面。

因此,政府在这一点上,也应该对这些无良厂家进行更为严厉的竞底。

案例:击穿标准底线的中国毒奶粉事件

由于多名婴儿吃奶粉致死,数千名婴儿患肾结石,2008年9月,三鹿集团被确认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随即,伊利、蒙牛、光明等22家著名奶制品公司,也被曝出产品中添加了三聚氰胺。

由此,中国乳制品行业中的潜规则浮出水面。

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学物质,正常情况下怎么也和乳制品挂不上钩。因此在人们通常的底线中,乳制品当然不应该含有三聚氰胺,因此也从未将此项目,作为必需的检测内容。

但中国的这些无良乳制品生产商,为了降低成本,大量往鲜奶中掺水,为了掩饰稀释后的鲜奶蛋白质含量太低的事实,他们就添加三聚氰胺,以便蒙混过关。当然,在添加三聚氰胺时,这些无良厂家也有自己的底线--他们在供应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出口的乳制品中,都没有添加,而且,他们"很智慧"地觉得:添加少一点应该不会出事。因此在每公斤奶粉中,蒙牛添加了28.6毫克,伊利添加了12毫克,光明添加了98.6毫克……大都没有超过100毫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