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融战》第一章 百年战争(6)

金融战 作者:赵亚赟


简单地说,就像村里有个人在村头被外人殴打,如果村里哪个人不上去帮忙,就会面临其他村民(多是亲戚)施加的压力,以后就很难在村里混了,甚至十里八乡的人都会觉得他不义气而排斥他。“咱们一伙”这个网络的触角遍布整个美国甚至整个犹太社会的中上层。一个成员如果不为网络所容,那就只好跑到第三世界国家教英语了。

这个网络能够一直保持团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被歧视。由于其他民族对犹太人的排斥和迫害,导致犹太人非要抱团来自保。如果这种外在压力消失了,这种模式就很难继续存在下去。比如以前在中国也有犹太人,由于没被歧视,外部没压力,大家就没有那么抱团,很快就被同化为汉人了。

“咱们一伙”的社会网络由很多基点构成,规模庞大。由于组成的家族太多,所以他们有时候叫自己“这一百”(the one hundred)10。这些基点之间会由一些交际活跃分子来联系。交际活跃分子们开始以这些家族的女性为主,后来逐渐变成家族外围的一些人,而且大部分是男人。这些人并不富裕,或者开始并不富裕。他们通过联系这些家族,提供商业信息甚至投资项目,发掘新人来获利。

一般来说,“咱们一伙”的人把人分为两种:“值得交往的人”(people we visit)和“不想交往的人”(people we wouldn’t visit)11。“值得交往的人”当中除了原来网络的人以外,还有一些新人。这些新人就由交际活跃分子们引见,这样就形成了一些外围基点。如果认为这些外围基点有潜质,就会通过婚姻关系把他们发展进来,并进行资金扶持。有人开玩笑说:“沃伯格(Warburg)家在跟希夫(Schiff)家结亲之前什么都不是,而希夫家在跟勒伯(Loeb)家结亲前也什么都不是。”12

由于“咱们一伙”这种网络扩张方式,很多犹太高级雇员,还有转行做银行的犹太人就加入了“咱们一伙”这个庞大的金融家族网络。而原来的杂货铺、服装店等生意就转给了他们雇佣的东欧犹太人。这些人一般是女婿之类,至少也是沾亲带故的学徒。这些女婿或者徒弟继续经营小买卖,在他们银行家的岳父或师傅的支持下,几乎垄断了美国零售业和酒业。据说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也是因为娶了犹太银行家的女儿,得到岳父家的支持才迅速发展起来的。

通过这种传销式的姻亲和师徒关系,“咱们一伙”的网络不断补充新血,任用人才,几乎控制了整个美国的犹太社会,或者说小半个西方经济。这个华尔街的家族联盟算是美国犹太网络的核心部分,因为网络的其他部分大多是靠他们的资金支持发展起来的,在经济上对他们有一定的依附关系,而这个家族联盟本身也是由网络构成的。他们经常凑在一起,很多决定世界经济的大事就是在周末聚餐会或者舞会上的闲谈中酝酿并决定下来的。

反犹太主义和犹太人的抗争

“胡蜂”财团吃了亏,自然会反击,而且,他们掌握实际政权和舆论。摩根家可不是好惹的。通用电气牛不牛?AT&T牛不牛?这都是摩根家族下面的一个小分支罢了。这还不算什么,摩根家最厉害的还不是经济,摩根家族是美国圣公会的领袖。圣公会是英国跟罗马教廷闹翻后自己成立的基督教会组织。在英国,圣公会的领袖就是英王。而在美国,可不是白宫,而是摩根。几乎所有的“胡蜂”都至少是圣公会名义上的成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