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中国男人头上是“肿瘤”,女人头上是“菜花”(2)

棒喝中国 作者:黄东涛


譬如经典教育。所谓“读经运动”,尤其是让小孩子读经,不仅滑稽可笑,而且“似是而非”。不错,中国传统经典,字字珠玑,句句哲理,是中华民族万年文明的精华沉淀。然而,请大家用心想一想,是先有圣贤后有经典,还是先有经典后有圣贤?是读经后可以成圣,还是成圣后方可解经?究竟什么是“因”,什么是“果”?经典对于我们,是“知识”,还是“智慧”?我们应该用何种方法学习经典?什么是真正的智慧?什么是智慧的源泉?经典也许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但并不能保证一定增长智慧。有些人读经典,确实增长了智慧;而有些人读经典,不仅没有增长智慧,反为所害。“经典”是“好”,但不是“绝对”的好、“唯一”的好;“经典”是“好”,但不能代替我们思考,我们必须自己思考、自己消化,并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智慧;“经典”是“好”,但活生生的现实生活、真真切切的宇宙实相更“好”,它们是经典的活水源头。我们从这里,照样可以证悟往圣先贤的智慧,何必一定要读“经典”!总之,那些把“读经”搞得神乎其神的人们,请想想王老师说的那句话吧!

譬如孩子教育。“望子成龙”居然也成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祖先们如果地下有知,对于当今中国的教育,他们不知该作何感想!大多数人已经不知道孝道为何物的时候,倒是对于孩子的教育“很重视”。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家长们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入学,家长们要上下钻营,找最好的学校;上学,家长们要车接车送(主要指城里人,乡下人没这个条件,如果有,他们也会);钢琴要学、奥数要学、经典要学、英语要学,这个要学,那个要学。家长们未完成的理想,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实现。自己虽然不是“龙凤”,但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这是多么“合理”而“伟大”的期盼啊!还有人认为,社会坏了,快“救救娃娃”吧。改良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要从娃娃抓起。这又是多么“合理”而“伟大”的倡议啊!于是,这么多年,希望工程、阳光工程、绿色工程、摇篮工程等,各种以孩子教育的名义发起的各种慈善事业、公益事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上演了一幕又一幕闹剧,然而中国的教育现状依然让人担忧。究竟哪里出问题了?王老师一句话,点醒了我们的“春秋大梦”:“救孩子已经来不及了,要救孩子的父母。”当做父母的“无知、无耻、无德、无能”,孩子怎么会“有知、有耻、有德、有能”?当我们还是一个自私自利的泥鳅的时候,我们的孩子怎么会被教育成兼济天下的巨龙?再好的教育,不如父母的一举手、一投足,言传身教。如果父母做个好榜样,孩子的教育怎么会是问题呢?如果父母不是好榜样,最好的教育又能把你的孩子怎么样呢?请问“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是不是这个“理”?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譬如养生文化,譬如跟风文化,譬如科学迷信,譬如面子文化,譬如发展文化,譬如“快”文化,譬如三俗文化,譬如形式主义,譬如酒文化,譬如伦理文化,譬如外汇储备..每一个话题,我们都可以找到无数个例证。这些例证都在证明一件事:就是许多中国人说话做事,已经不用“头脑”了,或者说是许多中国人“男人头上是‘肿瘤’,女人头上是‘菜花’”。

如果从严格的学术意义上分析上述种种现象,是非常触目惊心的,也足可以证明中国近代一百多年的堕落历史以及当今中国的种种堕落现实。然而,这不是笔者所能完成的任务。但我可以以自己仅有的一些关于“思维”的认识,对上述现象进行一些总结,试图寻找出共性的原因,供读者参考。

首先,当前许多中国人的思维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不知自己是谁”。许多国人失魂落魄,不知自己是谁,不知自己要去哪里,不知自己想要什么。用学术的语言来说,这叫“主体”不明确。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才没有自信,我们才急功近利,我们才盲目跟风,我们才人云亦云,我们才浅尝辄止,我们才俗不可耐,我们才不敢创新,我们才没有原则,我们才痛苦烦恼,我们才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和智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