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9.中国人应该向西方学什么?(2)

棒喝中国 作者:黄东涛


当一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最终迷失自我、失魂落魄的时候,日本人永远保留着一颗“大和民族”之魂。

中国人应该向西方学什么?首先必须问自己:我是谁?我要什么?我要去哪里?我缺什么?我有哪些矛盾?我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我的哪些问题可以自己解决,哪些问题需要向西方学习解决?西方的办法适合我吗?..离开了这个“我”-这个学习的主体,我们向西方学什么?!

其次,要寻找西方文明成就的根源在哪里。西方文明就算如同一批人所认为的那样,是所谓“先进的”,那么,我们也有必要研究一下:这个文明成果的原因究竟为何?我们只有掌握了这个“因”,并且学习这个“因”,才有可能结出相应的“果”来。是科技吗?是管理吗?是文化吗?是哲学吗?是宗教吗?还是其他?

第三,要区分西方文明的精华和糟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什么是精华?凡是有利于解决问题、有助于达成自己目标的,可以称之为精华。反之,凡是无利于解决问题、无助于达成自己目标的,不妨称之为糟粕。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对西方的文明、文化“照单全收”呢?我们为什么做不到“有所学、有所不学”呢?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向西方说“不”呢?

第四,对比西方,我们更应该检讨自己。正如王老师所言,也许“不是西方人高明,而是我们自身窝囊”。对比西方,我们丢掉了什么?我们丢掉了精神,丢掉了智慧,丢掉了诚信,丢掉了心灵的开放,丢掉了“心”。中国产的宝马和德国产的宝马,差别在哪里?我们落后在哪里?在专利技术吗?在管理流程吗?在质量控制吗?笔者以为,差别不在这里,而在于中国人的“心”丢了。

总之,中国人应该向西方学什么?我们不能为了学而学,我们必须先找回自己的“心”,知道自己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从西方乃至世界一切国家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否则都是“邯郸学步”,最后的结果会很惨、很惨!

(黄东涛)

究竟该不该学习西方?如果要学,又该如何学习?这些问题,老实说,至今许多人并没有弄清楚。

笔者认为,近代中国对西方在科技等具体层面的学习,只是“术”的层面;当代西方对我们的最大借鉴,是能让我们反省当前自身的文化缺失,从而回归中国文化的精蕴。

笔者几年前在美国和欧洲工作期间,圣诞夜的时候会去教堂。整个弥撒下来两个小时,所有的信徒按照程序、规规矩矩地完成弥撒。没有人有心神开小差的情况。有一次笔者跟几个刚从国内来的朋友去参加圣诞弥撒,这几个人不到一个小时就耐不住寂寞了。笔者当时一个想法就是,整个欧美的圣诞夜,民众们多数都能够这么规规矩矩、平心静气地把弥撒做下来,这本身就是很值得肯定的一件事。这就是欧美社会秩序较好的一个缩影。欧美人能够有至少是表面上的礼让,能有所谓的绅士风度,能够用心生产出精致的产品,都与在教堂里的这种心态有关。当然不仅仅是在圣诞夜。就像王老师所说的,欧美人六天做坏事,第七天到教堂。但就是这么一天在教堂里,有一段静心下来的时间,对人生、对整个社会就是一种净化,一种回归。就是这么一点,就看得出当代中国社会与欧美的差异来了。想想看我们现在过春节的时候,有多少人能够花时间用心地、专注地去体会一下过年的美好习俗呢?在中秋的时候,有多少人能够静下心来赏赏月呢?有的只是在喧闹嘈杂中打牌、吃喝这些了。

这也就是我们应该思考的:西方近代发展得好,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发挥了其文明传统中的好的东西,而扬弃了坏的东西。好的东西,就是基督教文明精神中的专一、投入、精益求精的精神;坏东西,就是宗教专制、政治专制等。西方经过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对宗教专制和政治专制进行了清理,而保留了基督教文明中相对好的东西,从而带来了近代西方的创造和发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