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杀人者(7)

古玩战争之诈眼 作者:秦军


而盗墓者去外边踩点时,总是等到秋收后提着竹篮装做是“拾谷茬”的人在田间山头转悠。时间一长,盗墓者出去盗墓踩点叫“拾谷茬”变成了行话,当然,这是盗墓者内部流通的行话,外人很少得知。

土地承包责任制以后,粮食不缺了。盗墓者“拾谷茬”的借口行不通了,慢慢也就不用了。就在大家早已淡忘了“拾谷茬”这句行话时,如今这句行话又悄然出现,不过其中的含义却又多了一层意思。

文物部门雇佣的勘探人员在野外作业时,凡是勘探出遗迹墓葬,除了要详细记录遗迹墓葬的地理方位,面积大小外,有时还要保留用洛阳铲掏出来的探孔,为了做出标记和防止土块掉落入探孔,通常会用木楔插在探孔里,上面留出一截以便考古队员赶来后辨认。可周围村落里不知情的村民有时候会拔掉这些木楔回家当柴烧,再则所需木楔数量甚多,不方便在田野携带。

后来有些勘探人员索性就地取材,在田地里找几个玉米茬倒置插入探孔,玉米茬上的根须既能挡住周围的土不掉落入探孔,又能做出标记。虽然这样做不符合文物部门的规定,但为了防止村民拔掉木楔,防止木楔招来盗墓者,更为了不请人工看守现场以节省经费,很多地方的文物部门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默许了这一做法。

有些盗墓者不需要漫无边际的寻找古墓,而是专门盯梢尾随勘探人员,伏在勘探地点不远处的高地,等勘探人员离去后,迅速奔向勘探地点,拔出倒插在探孔内的玉米茬,用自带的工具探一下探孔,或是通过地上遗留的土块便能确定地下的墓葬有没有价值。这些盗墓者被其他的盗墓者称之为“拾谷茬”,意思是专门在地里翻拾考古人员留下的“玉米茬”。

杜行第一眼望见这两个人趴在地上时,还以为是玩摄影的,也就没在意,第二次看到他们,心里隐隐起疑,总觉得很奇怪,可杜行没有跟盗墓者打过交道,虽然以前就听说过“拾谷茬”,现在在田间遇见俩人,一时之间还真地没往盗墓那方面去想。直到冷不丁地想了起来,立刻恍然大悟,这才急急地翻过山坡趴在大豆秧里远远地观望。恰好正值午时,天气又酷热难耐,正好遇见勘探人员收工回营吃饭休息。

那俩人距离此处还是有些远,杜行看得不是很清楚。

杜行忽然有些冲动。两个“拾谷茬”的人朝山沟里走去的时候,没看到他们手里提着望远镜。对,刚才架在他们俩人中间的那个单筒望远镜,现在一定还在山坡顶端的酸枣丛中,自己只需要背着山坡绕过去,神不知鬼不觉地溜到他们刚才趴的那个地方,就能用望远镜看到他俩的一举一动了。刚才他们偷偷地观察别人,现在被观察,这该多有趣。

杜行不做迟疑,从豆秧田里翻身起来快速地朝目的地跑了过去。一鼓作气跑到那块架着望远镜的酸枣丛中时,杜行已是累得气喘吁吁,双腿发软。

贴近望远镜朝山沟望去,见那两个人正站在草地上商量着什么,不,看他们的表情不是在商量,而是在争执。左边的那个人留着一头长发,脸上还长着一颗痣,穿着一件石板灰色衬衣,背上背着一个长条形的小背包。

那人手里握着一截从地上捡起来的土块,另一只手在土块的边缘指点比划几下,又指着脚下的土地来回比划几下,嘴里朝着另外一个人不停地说话,看表情很是激动。另一个人是个身材魁梧的胖子,戴着顶麦秸草帽,光着臂膀,赤裸着上身,虽然只穿着一件大裤衩,却掩不住一脸的富态相。杜行转头看看望远镜旁边,放着一件竖条纹真丝衬衫,想必是那胖子留下来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