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晚清官场拜年习尚

老俗事 作者:周简段


晚清时,官场人物除至亲同族外,朋友与一般亲谊非有庆吊或职业上之关系,平时很少往来,而每逢春节来临,便借拜年之机以联系情谊。

官场中拜年,对于上司,以愈早为愈敬,大都清晨即至,一个个衣冠整齐,手持梅红大名片,上印黑字名姓、别号,并加盖朱色印章,竟下另有一小方戳,例为八字:“专程拜谒,不作别用”。翰林所用名片,长一尺,宽六寸,富丽堂皇,其价值相当于五口之家三日生活费。

拜年者一般请求门房听差转致敬意后,即可不必谒见而离去。特别关系着,则由听差回禀,等候拜谒。各达官显贵的客厅,除素奉基督教、回教以及科甲出身为孔子教徒者外,无论满汉均设备一供佛之桌案,所供奉者多为关帝或财神,桌上满布香炉、蜡扦、蜜供、鲜果等供品,香烟缭绕,昼夜不绝。

贺年者至,即在佛前大叩其头,主人在旁陪叩。若特别要好者,拜佛已毕必再请其尊长出堂受礼。斯时宾主口中所言均为“升官”、“快升官”、“连升三级”等颂祷之间,喃喃不绝。叩拜后就座少息,主人即敬以红枣桂圆肉之白糖水一碗,无论如何必须小饮,因为传说此日来宾不能空坐,否则宾主均蒙不利。

宾主寒暄之际,奴仆皆须上堂向来宾拜年。来宾对于主人的幼子稚孙以及仆役奴婢均有馈赠,赠其子孙者,以红缎荷包内装一两重之金银小元宝等物,赠其奴仆者,则视其身份与关系,分别为白银二两、四两以至二十四两不等,馈赠完毕即辞主人而去。职位平等之官或地位稍低之各官,如尚书对尚书或尚书对待郎以及一切不相属隶之官,则可各派子弟为代表面互贺。

都察院衙门独不贺年。大凡御史公馆门前也贴以红贴,上书“都察院某寓”,其下启附一贴,文曰“谨过功今概不贺年”。

除上述个人酬酢外,尚有同寅团拜、同年团拜、同乡团拜。其日期须在正月十五以前任择一日举行。同寅团拜即在本衙门举行,照例预备酒饭。同年、同乡团拜则在各会馆举行,因专为联络年谊、乡情,故不限官职,不问等级,凡同年、同乡诸人均可到会。除预备酒饭外,尚邀集梨园唱戏。开场时艺人必须加演《跑加官》,将“天官赐福”、“一品当朝”的条幅逐次向台下展示,以示庆贺祝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