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月浮瓜

老俗事 作者:周简段


欧阳原功《渔家傲》词咏北京岁时风土,其《六月》云:“六月都城偏画永,辘轳声动浮瓜井……”所谓 “浮瓜沉李”,没有吃过井水,没有用过辘轳绞冰凉的井水来浸瓜的人,是很难体会欧阳圭斋这首词的情趣的。北京旧时吃井水,如家中有口好井,现绞出的井水,即使在三伏天,也不过临近冰点的三、四度的温度。用来浸瓜,浸透之后,吃起来,真是如嚼冰咀雪,满口既凉又甜。

北京出产好瓜。永定门外大红门一带、沙果门外、北面远郊区顺义、沙河等地,旧时都有不少好瓜地,也有不少世代为业的好瓜农。先是甜瓜、香瓜上市,后是西瓜上市。《燕京岁时记》所谓:“五月下旬,则甜瓜已熟,沿街叫卖,有旱金坠、青反脆、羊角蜜、哈蜜酥、倭瓜飘、老头儿乐各种。六月初旬,西瓜已登,有三白、黑皮、黄沙瓢、红沙瓢各种。”实际还不只这些品种,如甜瓜中的“灯笼红”、西瓜中的“六道筋”,也都是很好的品种。有一年永定门外大红门一带的瓜农引进广东种、台湾种的瓜籽,培育出花期早、上市早的“早花西瓜”。个子虽不大,但狐中瓜子少,而且只只又甜、又沙,现已成为北京西瓜中最好的品种了。

种西瓜最好是沙地。北京四郊这种地很多,瓜农们辛辛苦苦地世代经营。旧时种西瓜是很麻烦的,瓜藤要用沙士逐根压好:施肥一定要用大粪。开花时要养花。人工授粉,一定要按瓜秧逐棵把“根瓜”、“梢瓜”留好,瓜长到一定时候,还要用稻草、麦楷编个圈垫好。到时候瓜地里要搭窝棚,住在里面日夜“春风”。有出京剧“打瓜园”,其背景就是这种瓜田、瓜农。“看瓜”的瓜农一早一晚,小板凳坐在瓜棚前,抽着叶子烟,喝着酸枣茶,和人闲聊着,等着瓜贩子来趸瓜。过路人要吃个瓜,多少给两个小钱,甚至不给钱,叫声“大爷”,道个“劳驾”就可以了。种瓜人和他的“瓜”同样地沙甜厚道,“斜阳古道卖西瓜”,诗的意境永远是值得思念的。

六月(指农历)里,街头巷尾,到处都有卖西瓜的。《燕京岁时记》所谓:“沿街切卖者如莲瓣、如驼峰,冒暑而行,随地可食,既能清暑,又可解醒。”卖西瓜的有一套切瓜的工夫,也有一套挑瓜的本事。捧过一个来,先看看四周光不光、圆不圆,有没有磕磕碰碰的地方;再看看瓜藤,要碧绿的“活秧”,不要焦黄的“死秧”:再看花蒂处,叫做“收花”,“收花”越小越好;再拍拍弹弹、听听声音,生瓜硬如石块,瘘瓜音如败絮,拍上去声音如打足气的篮球,便是好瓜。有此水平,便可以赌“打瓜”了,谁还记得此乐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