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孙明经手记:抗战初期西南诸省民生写实 作者:孙明经


《孙明经手记》将要出版,这是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孙明经教授给我们留下的一份宝贵财富。它让我们看到一个电影人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以摄影机为武器,所从事的爱国行为,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孙先生在拍摄工作中所做的功课是何等的认真与执着,我向从事电影工作和热爱中国电影的人们推荐这本书。

此书包括了两个部分:一是孙先生本人的拍摄工作的手记,二是子女将他当年拍摄的相关照片一同编入的图片。手记文字和图片相互成趣,互相补充,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爱国电影人在日寇侵略我国的1938年的历史纪实。它是一本私人工作笔记,更是一本历史记录。

1938年抗战开始,沿海盐场被占,严重威胁着内地军民的生活。孙先生不惧艰辛到自贡将盐业生产拍成电影鼓舞人民。接着又去峨眉山拍摄并考察森林资源。那时铁路被炸,交通受阻。他又赶去乐山、重庆,拍摄了乐山大佛等文化遗产,他采访了嘉县和重庆20家工厂,这些看似枯燥的数字,反映的却是我国当时鲜活的抵抗日本侵略者时保存下来的经济状况。

1932年中国教育电影协会成立,以及后来金陵大学电影教育部成立,他们始终把通过拍摄开启民智,激发爱国热情作为目标,制定了拍摄一套《锦绣中华》的地理风光片作为重要任务,用电影做武器,达到教育的功能。电影《自贡井盐》《峨眉山》都是这个背景下拍摄的。从赞我大好河山、保我大好河山一直拍到《还我河山》!

自贡笔记中,孙先生抄写盐业局内的一副对联“能勤苦方算公仆,不廉洁莫入此门”,他使用的从明代万历、嘉靖年间的参考资料目录,对斧溪河上千条盐船装盐忙的景象,对于开凿千米深的盐井所使用的先进而又古老的设备的生动记录;或是拍摄峨眉秀丽的风光,高耸的林木,古老的寺院,幽默的滑竿谣等,或者是报国寺门外一块能折射出抗日主战场的军训团石碑,这些都反映了孙先生丰富的阅历、敏锐洞察力和拳拳报国心。

今年是孙明经先生诞生100周年。也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孙先生拍摄的峨眉东门楼上“复兴中华民族”的口号,正是海峡两岸共同的奋斗目标。

科教纪实电影人的手记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却能让观众看到更加宏大的历史背景和场面。重要的是,孙明经先生是许多大事件的亲历者。他抱着电影机冲进火海抢拍摄的重庆大轰炸的彩色电影镜头和黑白图片说明了孙先生作为那个战火硝烟年代一个爱国电影人的痴情与忘我。这是令后人敬慕和学习的。         

我接触过孙先生的子女,他们对电影事业都非常热爱。为这本书编辑出版做了大量的工作。《手记》原稿字迹潦草模糊、许多景物的变迁更使此书的整理、核对和编写非常艰难,但它的意义已远远超过了子女对父亲的纪念,而是为中国电影史做了一件十分有益的事。

孙明经不仅拍电影,摄照片,他还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是一位有责任感的老师,从1936年起就开始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电影人才,为电影学院编写了七部教材,在摄影理论和实践上有很深的造诣。他对光和影的运用,拍出了非常大气的图片。他对人文的关怀,使他拍出了一大批有历史价值的摄影作品。

孙明经老师从1936年算起,他教过的学生遍布全国,本书所收录了两位同学的回忆很有代表性,说出了大家想说的话。电影学院摄影系穆德远主任的经济资助也反映了学生对老师的敬重和怀念。

本书第一部分“孙明经图片传略”子女们通过图片帮助我们了解孙先生一生的电影情缘。

我向所有电影人和热爱电影的人推荐这本书,尽管这只是孙明经一生事业中的一部分, 但它让我们了解到孙明经先生用镜头捕捉了一个时代,让更多人形象的看到和认识了那个时代。

感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能在短时间内赶制出这本宝贵的图书,他们的眼力和魄力让人赞美。                                   

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李前宽

2011年9月6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