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节:第七章 困惑:很多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才(1)

谁是最后的幸存者 作者:诸总


第七章 困惑:很多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才

第一节 失业,我们正在面临的难题

随着全世界失业率不断上升,中国也面临失业的巨大挑战。

《中国日报》在其因特网站上写道,明年中国有很多人将失去工作,这一数字将达到600万,超过2008年的7%。

研究人员说,今年将有很多失业者进入职业市场。中国社会面临沉重的就业压力。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接近2亿人没有稳定的工作,他们是流动工人,仅仅在旺季时获得工作。

那么,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我们怎样才能获得一份工作?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用人单位不是慈善机构。依靠机遇就业就像依靠老天种地吃饭一样,只能守株待兔,听天由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产丰收问题,更谈不上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智者创造机遇,老实者善抓机遇,愚蠢者错过机遇。看来,有些求职的机遇是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的,而不是上天的恩赐。

俗话说得好:有能走遍天下,无能寸步难行。天上不会掉馅饼,要吃馒头自己蒸。现在,社会已由以往的学历时代逐渐过渡到能力时代,“有了金刚钻,不怕揽不到瓷器活”,只要拥有真才实学,有不怕吃苦的实干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就不怕找不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就不愁找不到在社会上的立足点。

一、求职要靠自己,不要依赖别人

求职就如同爬山,如果别人给你一根拐棍,那样将使你省不少力气,但是总得靠自己的双腿往山顶攀登,因为别人不可能把你抬到山顶。求职时如果有人搭桥牵线或者极力举荐,那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这样会使求职更顺利些,也可能少走些弯路。

但是,如果过分依赖别人,就会受制于人,自己失去求职的主动权。求职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自己到社会上去闯,靠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去寻找和发现就业的机遇和岗位,在社会上确立自己的立足点。在很多时候,别人是靠不住的,一个聪明的求职者绝不会把自己求职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别人身上,那样做是冒险的,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

求职既是对一个人心理素质、学识和综合素质能力的考验,也是对他们社会交往能力、自我推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检验。《国际歌》中有一句歌词相当精湛:“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事情要自己干,道路要自己走。德国诗人歌德说过,谁若游戏人生,谁将一事无成;谁若不能主宰自己,就永远是奴隶。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强化自立意识、创业意识,求职择业也要毫无例外地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去解决,把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二、求职要靠本领,不要靠本本

曾经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在一次双选会上,一位毕业生手拿四、六级英语证书、法律职业资格证书、驾驶执照、注册会计师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等十多个证书,踌躇满志地到各用人单位“推销”自己。可经过一天的奔波,不知费了多少口舌,竟然没有一家用人单位愿意聘用他。原来,他想得很简单,以为有了这么多的证书,找个理想的工作肯定不成问题。

但是,他的想法太天真了,现在用人单位招聘人才主要是看你是否有真才实学,是否有实干精神,是否能为本单位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而有些人忽视知识的积累和个人能力的培养,热衷于参加这种那种培训班,参加各种职业和专业资格考试,以取得尽可能多的资格证书。

当然,如果你拥有这些证书,对于你的求职无疑是会有帮助的,但是有证书不等于有能力,本本不等于本领。

有些用人单位根本就不看这些证书,也对这些“含金量”不等的各种证书不感兴趣。例如海尔集团招聘员工时不是坚持传统的伯乐相马,而是坚持现代的“伯乐赛马”,对求职者的素质和实践能力进行现场考察,然后决定录用与否。

三、求职要务实,不要好高骛远

时下,有些大学毕业生总以高级专门人才自居,对自己的能力和人才市场的价值评价过高,对自己的待遇报酬要求偏高,导致最终难以达成就业协议,有的对工作岗位挑来挑去,总是这山看着那山高,该拿定主意时却总是拿不定主意,从而导致很有希望到手的不错的工作岗位与自己失之交臂,后悔莫及;有的不顾个人的客观现实,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与人攀比,本来不难解决的就业问题却成了久拖未决的老大难问题。

也有的怕苦怕累,缺乏基层意识,总想到大学、科研机构、国家政府机关、大型国有企业、待遇和条件好的外资企业,不懂得“猛将必发于卒伍”的道理,高不成低不就,从而使得自己迟迟“嫁”不出去,给个人和家长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

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在整个社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今天,每个人必须要正确评价自己的才能,转变过分理想化的就业观念,从个人的实际出发,不失时机地抓住就业机会,当决则决,当断则断。

第二节 创业还是失业?

对中国老百姓来说,考上大学就不愁没有工作的时代已经过去,“失业”对于现在的大学生们来说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了,即使你是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也不一定就会找到工作。那么,自主创业呢?会不会是一条相对容易的道路?

然而,很多人没有认识到,创业其实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特别是对于没有什么社会经验和资金积累的大学生来说,创业更是一条坎坷之途。即使在每年有上百万家新企业诞生的发达国家,也有35%的新企业在当年就失败,能够坚持5年的只有30%,而生存10年的仅有10%。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