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西游记之“围城”:走到哪里去?(1)

八卦西游记 作者:周六我要休息


早就想写,一直在想。想了很久,今天写写试试。不算分析西游,只是纪录读后的认真思索;也许只是一个思索过程。

西游记是一步关于走路的书。五个人(唐僧,悟空,八戒,沙僧,白龙马)走了十万八千里的路,一路上艰难险阻自不必说,也曾降了几回妖,灭了几个魔;也曾受了几回捆,入过几次锅;都为了那西方极乐世界,真经正果。

十四年后唐僧师徒终于行到天竺地界,看到了五谷丰登,物价便宜,人民安居。唐三藏不禁感叹“所为极乐世界,称此之谓也”。可是,极乐世界的人们不见的这么想。当三藏行到慈云寺,寺僧得知他们乃从“东土大唐”而来,慌得到身下拜,说道:“我这里向善的人,看经念佛,都指望修到你中华地托生。才见老师丰采衣冠,果然是前生修到的,方得此受用,故当下拜。”

不唯西游记,蒲松龄也曾用“西去取经“调侃之。聊斋志异中有一篇“西僧”,描述两名从西域来的僧人途经火焰山,流沙河,水晶山等险要,历十八个寒暑才到达东土;出发的时候有十二人,而只有两名僧人活着到达了中国。据西僧说,西方传说中国有四座名山(泰山,华山,五台,落伽),山上“遍地皆黄金““观音文殊犹生“,而且只要到了其中任何一座山,就能果正成佛,长生不死。蒲松龄笑言,西方人仰慕东土如同东方人向往西方极乐世界一样,如果西游人东渡者路上能够碰上,交流交流情况,“当必相视失笑,两免跋涉矣。“

写到这里,自然而然的就该接上那段著名的话:“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这句话起源于一段法国谚语,主要说的是婚姻:Marriageislikeafortressbesieged:thosewhoareoutsidewanttogetin,andthosewhoareinsidewanttogetout.

现象是说出来了,并且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说到底无非是这山望着那山高,还有“老婆是别人的好”,“得到了就不再珍惜”一类。如是说来,法国民谚似乎不如西游记和蒲松龄表达得形象或准确。而且现象之后的“为什么”,煞费思索。人生之“围城”现象,也许可以拆为几个方面来说。

一个是来源于人类自身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之心。常常想掀开人类文明教化的表皮看看内里。心理学中有一个分支:“进化心理学”(evolutionarypsychology);简单的说,这一分支从进化论的角度来分析人类的行为心理;它认为人类这一物种是进化的产物,那么很多的心理行为(比如学习,个性,认知)都将围绕着“进化”二字发生。也就是说,人类共同的心理行为应该是进化的结果,其行为应该从大方面说是有利于生存繁衍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说吧,女性的腰臀比例过高往往会引起生育困难,理想的腰臀比例在0。67-0。80之间,也就是说这样的比例有利于生殖繁衍。而研究发现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男人朋友们不约而同的更喜欢腰臀比例偏低的女性身材(0。7左右)。这是一个比较直观的例证。那么对于人类的好奇心(curiosity),进化心理学同样从“进化“的角度解释:好奇心(curiosity)在远古时代能够帮助人类面对周遭环境中出现的新的问题或现象。其实,莫说远古社会,就是后现代的社会,好奇心也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可算是“围城”现象之令人愉快的解释之一吧。

可是把人剥离成“猴子”总不那么令人愉快,也有人不信服。阿城曾经写过一本“常识与通识”,前段时间看贴读到有人说对于阿城的生物学主义只用叔本华的一句话来批驳就很够了:“那种认为世界只具有物理的意义而不具道德意义的看法,是一种最根本、最厉害、最腐蚀人的迷误;是一种在根本上颠倒黑白的观点。在其深处,它是一种具有反人格的信仰。”

那么咱们再走回来看看吧,忘记达尔文,忘记身上尚未退干净的体毛,再看“围城”现象。其第二个方面,我想是“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心态,你有,我也有,且常有。这山望到那山,常常是看不到细节的,只有那一片苍翠葱郁。也就是我们说的距离美。其实,确切地说,并不仅仅是距离美,而是因为外人常常只看到了对方的“鲜亮”之处。并非是我们看不见“阴暗”的角落,而是因为当对某事心神向往的当儿,人就会有意识的搜集正面信息,而忽略或者“解释”负面信息。这也大概是所谓的有选择性的收集信息,有选择性的理解信息,并且有选择性的记忆信息的一种表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