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跟陈丹青学语文 

北京的腔调 作者:胡赳赳


据我所知,两岸三地的文化人,尤以主编为职业的,迷陈丹青的文字者, 不在少数。作为靠文字混饭的人,我也感受到来自他的“挤兑”,他的文字 式样讲究,老派,还时髦。一次与他闲聊,说什么是前卫,我说把断裂的 传统续上,才是最前卫的事。他的文字仿佛在做这件事,从民国里来。

北岛无从多看,董桥尚可一读;最喜陈氏丹青,不输胡家兰成。

北岛香港家里有顾城手书“鱼乐”二字。顾城生前很得意自己的书法, 称老了以此谋生。奈何口令一到,命有非命。

陈坤说,做人不可太周到。不解,请示,说:太周到了会让人不舒服, 想伸脚都不敢伸。同意,释然。

曹雪芹之爹曹练亭外放为官时,出门必手不释卷,友赞其用功之至, 答曰:非也!恐路人立而行礼,心下不忍。呜呼!其善如水,下流 利民,生子当若曹雪芹。

长长的路 走长长的路,见一个陌生人 盘算问他什么,他的 举止,能否惹我高兴?

他的皱纹不要过深、不要与 脸庞的笑意过从甚密。

他的领带最好随便打着, 有一丝松懈。他的眉毛或许会 上扬,有轻佻的迹象。

他的见识,隐藏在 交谈的手势中,他的嘴 骄傲地摆动,这些,都能 使我有所获。那里有 温度适中的开水 舒服的靠背椅, 不被打扰的房间 我常常走长长的路; 做无数次的采访, 没碰到一个这样的男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