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市场营销

寡头战争:谷歌战苹果 作者:吴中宝


5.谋略PK之五: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也许对于苹果公司而言更加具体一些,毕竟苹果公司是在销售实体的商品。虽然好东西不愁卖,但是了解苹果并被其深深吸引,离不开苹果突出的营销手段,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鲜明的营销手段,才有了苹果产品的全球化流通,消费者才会像追星一样,以持有苹果的iphone或ipod为一种时尚、一种骄傲。

苹果独特的营销手段

通过别出心裁的营销手段,苹果公司一次次将自己的产品推到了风口浪尖,成为媒体和消费者追捧和热议的对象。

产品面世前的饥渴营销

苹果公司将产品相关信息转化为市场饥渴,催生、扩大消费者需求,让消费者疯狂甚至痴迷于苹果产品和苹果品牌。

在第一代iPhone正式上市销售之前,苹果公司把产品的所有细节信息保密长达30个月。正式发售前5个月举行发布会,在会后至上市的这段时间,并不像其他同类手机一样倾尽所能的对其功能和优势大举进行宣传,反而选择把相关信息一点点的透露出来并且每次都留有悬念,着实吊足了所有关注iPhone的消费者和媒体的胃口,让消费者迫切的等待iPhone上市的那一天。2007年6月29日,在上市的头一天,那些疯狂的消费者彻夜排队等候在苹果专卖店门口,期望在第一时间拿到盼望已久的iPhone,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这就是苹果公司在iPhone上市前所运用的饥饿营销策略。

产品面世时的全面营销

与产品面世前的饥渴营销相对应的,是产品面世时的全面营销。在iPad发布会时,苹果买下了会场周边的所有公交车站广告。当乔布斯登台演讲时,所有的海报都被换掉。当顾客前往iPad发布会现场时,街道两侧还一切如故,顾客离开时却发现到处都是iPad海报的身影。研究一下海报中的iPad,会发现上面的时间都是上午9:41——这正是乔布斯向全世界展示iPad的时间。

产品面市后的体验营销

产品的体验式营销是建立在消费者真实的情感之上的,它驱动了需求。苹果公司把产品的体验营销的核心确定在情感经济,用“情感的经济”去取代“理性的经济”,围绕产品,把“面对面”的交流与互动发挥到极致,让用户、产品与公司三者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在全球具有区域代表性的中心城市,美国纽约的第五大道、中国上海的浦东金融区等,都建有产品体验店。店内的区域都以“方案解决区域”为中心设计,方便顾客创造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整体方案”。在店内顾客可以尽情的享受苹果产品带来的乐趣与价值,情感共鸣由此产生。同时,店里设有一对一的零售店会籍,面对面的培训基础知识。

产品售出后的口碑营销

产品的口碑营销也有着自己的独特性和创新性,因为在某些情况下,口碑传播并不是苹果公司有计划的实施,而是那些消费者自发地、主动地去传播信息,评论产品。这样的口碑更具有客观性、真实性,更容易被其他人所接受。苹果公司在全球有着数以亿计的消费者和追随者,而且根据苹果品牌的文化取向,他们大都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讲究生活情趣与质量,关心时尚潮流,更重要的是他们几乎都是资深的网民。这些特征决定了他们必定成为苹果产品优质的口碑传播源头,苹果公司正是依靠他们引起疯狂的信息传递,最终实现营销策略的成功。

谷歌:嫁衣营销包打天下

谷歌公司的营销手段不同于苹果,多年以来,谷歌并不以其市场营销手段而知名,原因就是谷歌产品无需推广就能受到用户欢迎。但随着谷歌多元化战略的实施,对市场营销开始重视起来。

互联网是谷歌所有业务的中心。谷歌的每一项市场营销活动,都是始于互联网。谷歌首先在网络上发布谷歌产品,然后追踪这些产品的性能表现,而无论这些产品是通过谷歌AdWords文本搜索广告平台还是谷歌展示广告平台予以推广。就美国市场而言,此前已知道谷歌品牌的消费者,绝大多数已了解数字技术,且本身也是网民。在日本市场,谷歌也发布了一些电视广告和离线广告,在日本市场同Wieden&Kennedy广告公司进行了合作。谷歌的主要营销其实就是谷歌广告模式的推广,其实每一种产品的开发团队,也承担着这种产品的推广,技术的领先往往决定了其受市场认可的程度,而产品的推广则为谷歌搭建了新的广告平台,为别人的广告发布创造了新的渠道。所以,谷歌的市场营销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似的营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