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最先进的当代美术

艺术战斗论 作者:(日)村上隆


首先,从最先进的开始谈。意大利人鲁道夫·斯汀格尔(Rudolf Stingel)解说他的作品,也就是说明最先进的当代美术,以及鉴赏方法。请看(作品1),这张封面呈现的,是先拍下他本人照片,再以油画呈现的大型作品,长2.5米,宽4米左右。看起来像照片,但因为作品很大,所以走上前去,能看到的只有浑厚的笔触。

我想画的时候应该是利用幻灯投影机把照片投射到画布上,之后再跟助手一起一笔一笔重重地画上去的。这是他的最新作品,可能是他将自己的身份认同通过插画变成更易懂的作品。下面要更进一步地通过作品来说明这是怎么一回事。

(作品2)是在宽约7米,长约2米的黑底画布上,只用类似滚轮的东西滚上银色的作品。

(作品3)也是一样。

鲁道夫·斯汀格尔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绘画。

(作品4)虽然创造了绘画的脉络,不过却是一张在鞋上涂了稀释剂之后,踩在保丽龙板上的作品。作者自称这是一幅“绘画”。最具代表性的是像(作品5)一样,把数量庞大的海绵隔热材料贴上银纸挂在墙壁上,然后让到画廊参观的人随意涂鸦或剥下银纸再贴上贴纸或便利贴的参与型作品。这个作品在拍卖会上以3000万到6000万日元的价格销售,这种销售方式就是当代美术的世界。

下一位是马克·格罗蒂扬(Mark Grotjahn)。他是住在洛杉矶的德裔美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当代美术界,出了不少来自德国的绘画(paint)派优质画家。

如下一页的图,他是把这种放射状图案画在庞大的画布上的画家,我想就算是再熟悉艺术的人,恐怕也都不太懂,可是这位艺术家却是当今油画画家中交易金额最高的。

鉴赏的四要素接下来进入正题。

1、构图

2、压力

3、脉络、

4个性

这四项,是鉴赏当代美术作品的坐标轴与规则。

为了便于各位了解,我要介绍两位众所周知的艺术家:毕加索和梵高。梵高和毕加索都是个性鲜明、非常受欢迎的艺术家。个性、戏剧化的人生,足以写成传记或拍成电影记述的个人魅力,是他们的共同特征。我在《艺术创业论》里提到过一个艺术家的生命故事很可能就有商品价值。而且,我发现这两位艺术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共同点,那就是“压力”。

梵高的自画像在脸的周围用不可思议的线条画了许多扭曲(图2—1)。可能有人说那是因为梵高是个精神病患者才会那样。真假无从得知,总之他就是孤注一掷地画,对每一幅画都有顽强的执著。

相对的,毕加索的有些画则不知所云(图2—2),而且还说这就是“绘画”。毕加索画了多达一万三千五百幅,数量相当庞大,但每一幅画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他在画这些数量庞大的画作时,也与时俱进,他的画风变化分为六七个时期,其中也包括了有名的立体派时期。

简言之,压力就是创作艺术时对作品的执著,或者是对创造艺术历史的执著,诸如此类像是执念的东西,通过画面或通过画家整个人生穿透出来的,就是压力。

谈到压力,有一个跟梵高同样在罹患精神病的同时,还不断创作的艺术家亨利·达格(Henry Darger)。他的作品在死后才被发现。作品群描绘了一群拥有男性器官的女孩子们,名为“薇薇安女孩们”,重复进行着宛如南北战争般的战斗的故事。小说部分写了一万五千一百四十五张稿纸,插画据说有三百幅。他的作品就是生于压力并凸显出个性。他从来不跟人交际,也不与人交谈,因为他的人生来历特征实在是太过强烈,以至于在个性太过凸显的情况下,相对的脉络构图在他的作品中都屈居次要位置。实际上,有时候也可能因为压力太过强大,而让构图得以成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