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双面人 第十章(5)

双面人 作者:孟宇


艾和平谢过值事僧,就和小徐回车上去了。

37

法堂前的大天井,有一棵30多米高的蝴蝶树。胸径有一米来粗,笔直向上20多米,然后才分叉弯曲形成茂密的树冠。树皮颜色很像北方的白杨树或者上海的法国梧桐,泛青白色。蝴蝶树在春天开白色的小花,花的形状像一只只展翅飞翔的蝴蝶,还会发出奇异的香味。现在是秋季,满树的蝴蝶花凋谢了,结出黄橙橙的果实,比琵琶果小,比黄陂略大。茂密的枝叶间,各式各样的蝴蝶在枝头飞进飞出翩翩起舞,景色灿烂而绚丽。

好了寺的法堂,只能容纳300人,而前来听法的僧俗却有1000多人。头两天寺里已经在蝴蝶树下,背靠法堂用木板搭成一个6米高的露天法坛。一大早,前来听法的僧人、居士席地坐在法坛前面,等待惠智大师开讲。僧俗庄严肃穆,竟然没有一点嘈杂的声音。

天空飘着淡淡的云彩,晨雾裹在树梢上。成群结队的银胸丝冠鸟,成双入对的鹦鹉、山椒鸟以及漂亮的七色鸟啁啾而鸣,穿插飞舞。庄严肃穆的天空、殿阁和森林因为百鸟的歌唱而一派吉瑞祥和。

6点一到,身穿红黄两色绚丽袈裟的惠智大师,皓首童颜,双目炯炯。圣僧引导大师,首座、西堂、后堂、堂主、监院、知客、维那陪同,向大雄宝殿的三世佛焚香,历经:戒定真香赞、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心经、摩诃般若波罗蜜多法宝赞、赞佛偈、念佛、绕佛、三皈依、回向等程序,惠智大师一行,出大雄宝殿,走向高高的法坛。

过天王殿的大天井,左右有两厢钟楼、鼓楼钟鼓一起奏响。好了寺这口钟铸造于清康熙35年,重约两吨。钟上铸有这样的铭文:

钟声闻,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炕,愿成佛,度众生。

钟声洪亮悠扬,余声在山间古刹久久不绝。钟起处,方才还在欢娱歌唱的百鸟,似乎受到惊扰,扑簌簌飞进密林深处,不见了踪影。只有蝴蝶似乎听惯了好了寺的钟鼓之声,依然悠闲自得的在蝴蝶树上飞进飞出。

一到法坛,陪同的首座、监院等众僧,坐在预留好的最靠近法坛的地方。圣僧则继续引导惠智大师拾阶而上,艾和平数了一下,总共39级台阶。

好了寺的钟声和鼓声让艾和平理解了一个词:和谐。钟声3个小节一部,一个小节18声,疾一节、徐一节、不疾不徐又一节,共是54声;一部终了,再按刚才节奏重敲一遍。这个过程很像宋词的上下两阙。钟声高亢嘹亮,鼓声始终是伴奏配角,不温不火,配合极妙。

最妙还在于,这108声钟声结束,惠智大师在法坛坐定,刚好默念完三遍心经。这时,金色的霞光照耀古刹的每一个角落。阳光透过蝴蝶树的枝叶斑斑驳驳照在端坐在法坛上惠智大师的身上和脸上。大师的彩色袈裟就更加耀眼,雪白的须眉和白里透红的肤色就更加安详。唐静宜感觉两个字:神圣。艾和平更是佩服组织者把声、光、色,动和静巧妙地融合到庄严里,庄严立即就升华到了神圣。他和唐静宜的心,这个时刻都被神圣洞穿,被神圣照亮了。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各位善知识、各位居士:”惠智法师声音苍老洪亮“今天我要宣讲的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第一个问题,是这部经的地位。”阳光在大师的脸上涂上一层金黄,稍稍下垂的眼睛清澈而明亮,盘诺级的大智慧从眼睛流出和阳光一起洒向法坛下的僧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