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试释如意(1)

退士闲篇 作者:白化文


西汉刘氏宗室几代不避重名,遇有嘉名,更是大家都争着采用。例如,《汉书》中所见,名为“刘嘉”“刘福”“刘德”“刘庆”的都有十几位。名为“刘如意”的也有四位。可见“如意”在汉朝是个很流行的土生土长的吉祥词语。

佛教传入中国,佛经翻译家借用“如意”这个现成的词语来翻译梵文中的某些词语,并赋与它更多更丰富的词义,这是旧瓶装新酒的办法,翻译中习用。不过这回是一种瓶子装好几种酒罢了。装的是:

Atta-mazi,这个词语的意思大致与汉语的原意接近,表示“称心如意”。例如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所译的《优婆塞戒经》卷五中有这样的译文:“若能随顺求者意施,是人於後无量世中所求如意。”大约就是这样译法。

Rddhi,这个词语的意思是指“某种超自然的不可思议之力”。它大致相当於後世中国文学作品——特别是在小说中——所说的“法力无边”的法力,“神通广大”的“神通”。具有此种头脑的,就是有了“如意智”,即“於所欲之一切事能得自在随意”之智,那是菩萨行圆满了才能达到的。这种神通本身称为“如意通”,属于佛教所说的“五通”或“六通”的几种神通之一。佛经中讲到这类神通之处颇多,中国文学家从中取材生发者比比皆是。试举早期译经中後秦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卷五所载一小段为例:

如意通有三种:能到,转变,圣如意。

能到有四种:一者,身能飞行,如鸟无碍;二者,移远令近,不往而到;三者,此没彼出;四者,一念能至。

转变者,大能作小,小能作大;一能作多,多能作一。种种诸物,皆能转变。外道辈转变,极久不过七日;诸佛及弟子,转变自在,无有久近。

圣如意者,外六尘中,不可爱、不净物,能观令净、可爱;净物能观令不净。是圣如意法,唯佛独有。

他种佛经中还有更多述及,如《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七中,将如意通分为能变通、能化通两大类。能变通有十八变;能化通有化身、化境、化语等三种化事。我们把中国神魔小说拿来对照阅读,特别是是和《西游记》和《封神演义》对读,从中不难找出那些出神入化之处的深远根源。当然,中国作家的化腐朽为神奇的创造力更为可惊。

Cintā-mazi,这是一种佛经中经常讲到的宝珠。cintā是“珠”的意译;mazi则带有“称心如意”之意,故意译为“如意”,音译则是“摩尼”。合称“如意珠”“如意宝珠”,或音加意译为“摩尼珠”等。它是产生在大海龙宫中的神奇法宝(也有说是帝释天所持金刚的碎片所化的,有说是佛的舍利变化而成的),掌握了它,向它祈求,就能变出一切生活用品和宝贝来,还能除去一切疾病和烦恼。因其在佛经中常见,我们只举一些经品篇目,如:《杂宝藏经》卷六,《大智度论》卷五十九,《大方便佛报恩经》卷四,《观佛三昧海经》卷十和卷十六,《仁王般若经》卷下等,以及敦煌所出讲经文《双恩记》等中国人发展了的讲唱故事。请有兴趣的读者参看,均不赘引。

再有一种作为具体器物的如意。北宋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道诚所辑的佛教常识汇编《释氏要览》卷中对之有比较详细的解释,以其重要,故全引如下:

如意,梵云“阿那律”,秦言“如意”。《指归》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