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首先,创造资金的有效性

5小时高效财商课 作者:萧逸


人的一生中,赚钱的机会到底有多少?世界上的资源究竟属于谁?

世界上赚钱的机会很多,多到随时随地都可以赚钱;赚钱的机会也很少,少到多数时候人的一生中只能遇到一两次。因此,一旦机会来临,就要伸手抓住,不要让财富从身边溜走。

一位穷人向富人请教如何致富。富人说:“以前我比你还要穷,我之所以能富裕起来,是因为我每天不辞辛劳地去偷、去抢!第一年,我的生活就过得不错了,到第二年我吃穿不愁,生活得很滋润,第三年我已经变得很富有了。”听罢,穷人也不问富人怎样偷、抢,回去就动起手来。他

每天都去大肆盗窃、抢劫,不久就东窗事发被逮捕了,家里仅有的财产也被没收,并被判刑 10 年。穷人刑满释放后,找到富人并质问他。富人笑道:“唉!你误会我的意思了。你偷抢的那些东西

都是别人用劳动获得的私人财物,属于他们自己。你去偷、去抢,必然会触犯法律而遭到惩罚。我只是光明正大地抢天的时间、偷地的资源,种庄稼、建房屋、捕鱼虾,所以才富了起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想赚钱,就要抓紧身边的一切时间和资源,为自己服务。

人的一生很短暂,世界上的资源也有限,命运之神并不特别眷顾谁,世界上之所以有穷富之分,并不是因为富人遇到的赚钱机会比较多,而是因为他们能够抓住机会,能够抓住时间和资源。

小孟刚毕业就到一家外贸公司打工,负责给服装厂采购服装辅料的工作。一次在采购过程中,小孟发现许多衣服的领边、袖口和口袋都用鸡、鸭的羽毛来装饰。小孟来自山村,那里家家都养鸡、鸭、鹅,羽毛资源非常丰富,小孟就想好好利用一下这些条件。

有一天,小孟认识了一个日本商人,他拿着一件用羽毛制成的绒条样品,正要寻找生产厂家订货。小孟看了看样品,发现生产这样的绒条,在技术上并不复杂,于是果断地接下了订单。随后,他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回到家乡开始生产这种产品。3个月后,小孟赚了20万。此后,他连续接了这个日本商人的多个订单,盈利上百万。

小孟在机会到来时,没有犹豫,他以最快的时间,利用廉价的资源,实现了自己的第一个财富梦。他用自己的成功经验向我们证明,赚钱就是要抓紧一切时间和资源。

财富就在不远处,它们并不注定属于谁。先到先得,这就是获取财富的规律。

在兵法上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先下手为强。”两军对垒,哪一方能够抢先一步占据有利地势,就有更大的胜算。在围棋上,也有一条著名的“先手原则”,强调的也是抢先一步的重要性。我们常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也是同样的道理。

一个对财富有着强烈追逐心的人,会不断地敦促自己前进,会想尽一切办法赶在别人之前,做别人还没有开始做的事,赚别人还没有发现的钱。

所有的钱都来自投资。不管你有没有钱,你都要学会投资,并且充分利用每一分钱,发挥它最大的有效性。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主人要出远门,家里有一些金块怕被偷走,于是他把仆人们叫来,把金块分给三个仆人保管。第一个仆人分得一块,第二个仆人分得三块,第三个仆人分

得五块。主人几年后回来向仆人收回金块时,出现了不同的结果。分到三块金块的仆人告诉主人,这段时间他把金块拿去银

行生利息,赚了一些钱,又买了两块,金块变成了五块;

分到五块金块的仆人说,他先将金块卖掉,然后拿钱去做生意,结果生意越做越好赚了很多钱,他又买了五块金块,金块变成了十块;

只分到一块金块的仆人告诉主人,他生怕金块丢了,就把它埋在大树底下,取出来之后,还是一块。最后,主人将全部金块都送给将五块金块变成十块的仆人,因为他知道怎样运用。

可见,要想使资金快速增长,除了努力赚钱之外,还要知道该将钱运用在什么地方,这就是理财的“运用法则”。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如果不会运用就会消失,不会运用就会退化。金钱也是一样,有钱的时候一定要知道如何运用它。

现在就行动

当我们制订了自己的长远财富计划后,最好的方法就是立刻细化,明确时间进度,落实到具体的执行时间,否则,一切筹划很可能都是无用功。

(1)提升时效性。

任何项目和工作都有时效性。要想有效训练自己的时间控制能力,唯一的秘诀就是制订详细可行的工作计划,遵守“今日事今日毕”的原则。做到这一点,控制时间、控制进度一点儿也不难。

(2)提升危机预防能力。

在制订具体的投资理财计划时,一定要对自己和计划以及将来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深入了解,做到基本“心中有数”。将一切可能遇到的困难在正式运营之前全部解决,能力的体现就是将危机扼杀在萌芽中。

(3)养成好的重复习惯。

理财久了,会发现自己的成功和不足。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而特色的形成很大部分是通过行动来体现的。好习惯只有不断地重复才能持久,这也是成功的必要基础。保持和重复成功的习惯,能让自己的财富路越走越顺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