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言

创新者的思考力 作者:(日)三谷宏治


问题与答案都在那里

在步入社会一年后,同时进入公司的人之间就会产生差距。如果再经过数年,我们就会意识到这种差距是具有某种决定性意义的,并且会意识到让人震惊的事。

“我已经28岁了。一直以来我都以自己尊敬的上司为目标,不断努力。但是,现在我的能力远不及上司28岁时的能力。”

我们常常认为,与上司间的差距是经验上的差距,与同时进入公司的同事之间的差距是所属部门、项目组的差距。其实不然。

真正的差距是洞察力的差距,也就是从同样的经历或现象中能够发现什么、学到什么的差距。

每天清早浏览一下新闻报刊,每到周末翻阅一两本商务杂志。即使是上网收集信息,也不过是在门户网站的首页上象征性地点击几下而已。渐渐地,就不再追寻事物的本质,甚至不查看英语原文了。很多人都是如此。

经验和信息量本身并不会产生数倍的差异。所有人每天都有均等的24小时,而且,如今多数人都能通过书籍、杂志、网络等途径获取信息。但是,在能力、智慧方面,人与人之间却存在着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差异。

如果接受同样的信息,胜负的关键就在于能否从中获取有价值的内容。其实,这样的机会在一天内有数十次降临到你身边。它们就隐藏在电车上的广告宣传单里、行人所穿的衣服上以及与客户交谈的内容中——它们就是这样悄无声息地深深隐藏着。

通过对这些细节信息的挖掘、品味、分析,不仅会使自身的观察力有所提升,而且自己在工作上也会取得显著的进步。

无论是英特尔、宝洁公司(P&G)还是诺基亚,都较早地注意到了这一点,因而这些企业整体的洞察力都在不断地提高。他们聘用擅长观察、熟知方法论的学者,对少数用户进行深入调查,从而不断寻求创新、改进的种子。

若想跃上更高的平台,拥有机智、敏锐的洞察力就是起跳的关键。

但是,怎样才能锻炼自己的洞察力以及想象力呢?介绍想象力的书并不能培养你的想象力

如今,市面上讨论想象力的书籍很多。

这些书大体分为三类,分别是技术知识列举式、方法论列举式以及独立方法论式。

最近流行的是技术知识列举式。比如《学习35种精选技法》《66种智慧》《3分钟学会》《1分钟决胜负》等,这些书名都很吸引读者的眼球。

方法论列举式的书则是追求高效学习的读者的宠儿。此类书多是列举7~10种以上的构思方法,对此进行简单易懂的解说,同时还举出一些实践中的例子。

总之,这些都是入门或具有启发性的书。

但是,如果想要提升自身的想象力,仅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想象力不单是诀窍的重叠积累。即使是方法论,也不是区区几本书就能解释清楚的。

提到有关想象力的独立方法论式书籍,川喜田二郎博士的《构思法》《续·构思法》是当之无愧的先驱,具有最高的权威。

“KJ法”(川喜田二郎提出的一种质量管理工具)是从将头脑风暴产生的各种设想写在卡片上开始的。这种方法是将写有设想的卡片进行归纳整理,并思考这些资料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探求潜藏在其中的本质,同时从本质中获取飞跃性的成果。

但是,这种方法却隐藏着两个巨大的陷阱。构思不是“思维的发散和收集”,而是“发现、选择、探索和组合”

通过头脑风暴产生设想(思维的发散),朝着结论的方向,大家不断讨论,从而取得共识(收集)。

可是,耗费如此漫长的时间,结果常常是徒劳无功。

因为仅凭自己的大脑进行“思维发散”是无济于事的。

其间,洞察力、洞察方法论是必不可少的。从世上的各种信息以及自己亲身经历的各种事情中,都能发现有趣的点子。而“发现”的能力正是创造和想象的关键。

另一个问题,则是以“收集”为目的所进行的讨论。

“KJ法”也是如此,好不容易有了新颖的构思,可是经过人们分组讨论之后,这些构思也就失去了个性和新意。因为分组讨论是为了找出共同点,所以如果要回答三张卡片的内容,只能以它们的共同点来概括。

其实不然。如果有100个构思,那就不要分组讨论,而是选出其中最突出的,然后进行分析,发现其本质,在此本质的基础上进行扩展组合,从而创造出更新的构思,这才是最重要的。

发现、选择、分析、组合,这才是想象的正确顺序,而不是简单的思维发散与收集。

因此我们要活用“三个视点”。为了发现而进行“比较”“揣测”的视点

首先是“发现”这一步。从各种事物的表象中发掘出有价值的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这里,首先要利用人脑最擅长的一件事,那就是“比较”。

人们并不能直观地认识到事物的绝对值。无论是音调还是事物的大小、速度,能够一语中的的人可谓凤毛麟角。但是,哪个音调高,哪个物体大、速度快,却很容易分辨。

真正需要注意的是“与什么相比,比较之后寻找什么”。

人们总是想从100个事物中找到共同点,但是,这样做并不能实现质的飞跃。正所谓在现状的延长线上没有未来,在大家都注意的事情上是不会有突破的。

实现质的飞跃的启示往往隐藏在一两个重要的例外事物或矛盾中。因此,比较的对象应该是例外的、周边的事物。然后,找出其中的变化、不变以及矛盾,以此来发现各种各样不可思议的事情。

第二步是“揣测”。

无论是测量、推测还是计算,只要认真揣测对象就能有所发现。

但人往往由于怕麻烦而懒于计算。其实,只要认真思考,你就会领先他人,或走在其他公司的前面。

以行动揣测消费者心理,用敏锐的感觉揣测未来吧。我们应该先将各种事物分成若干个部分,再探索其中的关系。空间观察的视点

理科出身的销售顾问常有自己的口头禅,如“坏了”“真不爽”等,并且他们一般只有在分析理论资料时才说这种话。

这就是对理论空间的一种把握能力。

培养理论空间把握能力的方法是“JAH法”。

首先,要探寻事物内部的本质属性。这才是通往真相的大门。

但是,不能满足于一个发现,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很多人在找到答案后就放下心来,停止思考,半途而废。

殊不知答案中隐藏着各种各样的本质、真相,挖掘它们你会得到更多启发,也能为解决下一个问题铺一条平坦的道路。

所以不要满足于初步发现,要反复分析,这就是“JAH法”的精髓。锻炼创新思考力

“想要锻炼创新思考力”是购买本书的所有读者的共同愿望吧?既然如此,我希望大家能细细品味此书,并用行动达成目的。

和大家一样,我也希望能锻炼大家的构思能力,而且相信一定可以实现。

创新思考力有以下三个方法:

1  比较——特殊与一般、不变,变化与矛盾。

2  揣测——观察、感觉、平衡。

3  空间观察——普遍化、事例、用“JAH法”挖掘。

在你开始本书两百多页的“旅行”之前,我将侦探小说《新罗马人》作者的一句话献给大家——未来就在这里,只是大家没有看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