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飞成一团的绿胸晏蜓

东京昆虫物语 作者:(日)泉麻人


在夏季的稻田或池塘上,绕着圈圈巡逻飞行的绿胸晏蜓身影,煞是好看。朦胧的褐色翅膀在烈日照耀下,散发出闪闪发亮的金色光芒。

我小时候住在新宿区下落合一带,现在那里已经没有稻田或池塘。不过,当时在街上的派出所旁边,有个用铁丝网围起来的小蓄水池,绿胸晏蜓就会飞到那里。

虽然不是每天都来,不过,绿胸晏蜓有种习性,它只要来过一次,就会习惯性地再来,一连四五天都来同一个地方。“喔!今天绿胸晏蜓又来……”我怀着这样的心情,隔着铁丝网观看。

30 年前的东京,有很多这种绿胸晏蜓常常飞来玩耍的露天蓄水池。但是,蓄水池大都被铁丝网围起来,很难进去采集昆虫。我们只能隔着铁丝网栅栏,啃着手指甲观看。然后,在它突然轻飘飘地升高、飞出栅栏的那一刹那瞄准它,不过,几乎都是挥网落空。

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我家后面正在开挖新马路,一遇台风天下大雨,建筑工地就会形成很大的水洼。偶尔绿胸晏蜓就会混杂在白刃蜻蜓或黄纫蜻蜓这些小角色间,来到水洼处。就像我前面所写的,它只要来过一次,就会迷恋上四五天,所以,我曾经每天都去观察它的飞行模式,然后漂亮地把它抓进网子里。

至于捕捉绿胸晏蜓的方法,有人说“在线的两端绑上小石头或铅球,往空中丢去,蜻蜓会以为那是食物而降落下来,然后就会被线缠住而掉下来”,或是“把先抓到的雌蜻蜓,用线吊在屋檐下,就会把雄蜻蜓引来”。这是老一辈昆虫迷传授给我们的自然采集法。

可是60 年代初在落合地区,我还没遇到过擅用这种技术的“高手”。我记得有一次抓到雌性绿胸晏蜓后,曾把它绑在侧廊的屋檐下,可是,雄蜻蜓根本没有飞来的迹象,不知不觉间,雌蜻蜓就虚弱而死了。

在市中心已经成为“稀世珍宝”的绿胸晏蜓,在30 多年前的多摩地区还非常多。有一幕情景鲜明地烙印在我脑海里:妈妈带我去多摩动物园附近采集昆虫。我们走在动物园旁的街道上,中途走一条进山的泥土路,经过田地和牧场,然后渐渐走进山中的伐木道。一旁的草丛里,不断回荡着山谷溪流的哗哗流水声。当我望向另一边草丛时,顿时吓了一跳。那是身体颜色比绿胸晏蜓更黑、条纹更清晰的乌带晏蜓。它虽然不是特别罕见的种类,可是我跟弟弟才刚从比较详细的图鉴里得知这个名字,因此都很兴奋。而且,乌带晏蜓不是一两只,而是一整群在山谷溪流上方朝天空飞去。

所谓的“蚊柱”,就是一大群蚊子呈立体柱状群聚在一起;当时的情景,简直就可以说是“乌带晏蜓柱”了……几年前,我去多摩市中央大学演讲时,从四周可以微微感受到群山的身影,我沉痛地想着,原本有“蜻蜓柱”驻足的群山,现在已变成这座校园了。

不过,最近我发现绿胸晏蜓会飞到流经我家附近的善福寺川上,大概是在8 月底到9 月中旬这段夏末期间,在河面上飞来飞去。

我跨越栏杆,在河边的工程用道路上,拿着网子等待绿胸晏蜓的出现。后来它飞到我面前,突然轻盈地一转,就在我的网子快碰到它的时候改变了路线,嘲笑我似的飞走了。

今年我是否能打到绿胸晏蜓投出的变化球呢?我摩拳擦掌地期盼着。

绿胸晏蜓

英文学名● Anax parthenope julius

(Brauer)

外观特征●腹长50-58mm。

生态习性●从4 月到11 月都可看到。傍晚会成群地在水边上空飞舞。

分布●低地的沼泽、池塘及湖泊等静水环境。

乌带晏蜓

英文学名● Anas nigrofusciatus (Oguma)

上、下图都是雄性蜻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