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1】缘起

印象李叔同 作者:袁江蕾


杭州,灵隐寺。

今夕何夕。沿曲院风荷一径上行,闻名遐迩的千年古刹灵隐,既已相去不远。时逢中秋,游人香客络绎不绝。好在并不十分吵闹,林子里鸟雀啁啾,清晰可闻。想那积年累月攒下的宗教威仪,自会使人不由得生出几分虔敬心来。

信步山道间,揣度同路众人各色各样心绪,料必并无一人与我相通。因我心心念念的,皆是百年前的他,谜一般的李叔同,弘一法师。

《仁王经》上说,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此时此刻,由此一念生,接续念念生。念起念灭为无始,亦无终。纵有万言,万万言,洋洋洒洒,呈于世间万相,万万相,我写你见,亦不过皆在你我缘起的刹那间。

多少年前,那是?

弘一法师于杭州虎跑寺披剃出家后,又来到这灵隐寺受戒。时节,亦在这农历八月间。雨润万物,正如佛法无边。彼时,可仍有这沿路密匝匝的香樟,联袂投下浓荫?可仍有这成片的紫色薰衣草,和着些许秋风,脉脉向人招摇?

我不可能沿着他的足迹,亦步亦趋,走过他一生经行的路。百余年来,他那绝世的才华与德行,已经由时光逐寸逐行反复琢磨。撒落满地的琼瑶玉屑,晶莹璀璨,留待后世有心人拣拾。我于这光芒万丈间拼力睁开眼,流着又妒又羡的泪,或许还在妄图寻觅,哪怕分毫微不足道的瑕疵。哎,总是这难以逃离的绸缪心绪,执著你我。

他怎么可以,就这样遁入空门。留这路因果,如草尖点露,闪着微芒,邀人因循,却又转眼即逝。

天亦与我一般怅惘。不知不觉间,时播微雨,雾一般轻薄,难以触辨。又忽一阵露出秋阳半道。一时又恍惚一抹淡若云烟的虹,一现既隐。诸相变幻,饶是这雨雾亦起了痴念,由迷迷茫茫幻化出缤纷色彩。这难以名状的绮丽,海市蜃楼般,乍现眼前。我见,即拈花而笑,何必去惊扰旁人。

人间诸相,浮世虹霓,他已阅尽,最终含笑西去,留一句“悲欣交集”。

翻弄史册,他的一生,已被后人反复琢磨研习,几近透明。何年何月行了何事,赋了何诗,讲了何言,结交了抑或伤害了何人。不厌其详。要知,人一旦成了传奇,作为人有权利保藏的所有秘密便如古代帝王陵寝一般,豁然顿开,曝露于天光之下。但我仍坚信,于这看似的透明里,定还隐匿着人心最深处的色彩。正如这巧妙掩隐于山石古树间的宝刹。恢弘气象,不入故不得见,入了,所见所识亦各有不同。

西湖以西,灵隐山麓,远望并无十足雄奇之相。初入景区,乍见满山被以茂密蓊郁的植株,一时身在其中,更难辨全貌。

步步行来,每望皆为佳景,山石嵯峨,清泉响谷,岩壁上雕凿佛像皆妙相庄严。过慧理祖师埋骨的理公塔,入天光一线的龙泓洞。不经意间一瞥,既见灵隐寺门墙,竟已近在步遥。感受不到宏大寺院高高在上的摄人威姿,有的只是一份似曾相识,隔世重见。

我不确定何处是为山门,可是这大书“咫尺西天”的照壁处?遂想起白居易句“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元从一寺分”。更有冷泉亭上,明代董其昌书楹联“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前人踪迹,历历犹存,岁月积淀,复多了一番耐人寻味。

无以确认彼时他是否与我一样,经由这规整平顺坦途,沿路观光,踱进这寺院里来。遍历杭州诸多寺院后,他缘何唯对灵隐情有独钟,一心神往,经人介绍至此受戒?不曾亲莅,隔时隔世的我,终难测想。

踏同一级石阶,抚同一株老树,迈同一道门槛,拜同一尊佛。

光阴之沙漏流尽了又倒转来,淌的依然是那同一捧沙。世间一切皆如梦幻泡影,千千万万个人生,舞台布景换来换去,还不是依旧的那些风风雨雨,分分离离。

倘若抽离时间,无数个曾经来过,和未来即将来到这里虔敬礼佛的身影,便会与现时眼前的这些身影任意叠加。

我看见,他的身影就在前方不远处。越过眼前五六位双手合十的阿婆,便是!此刻追赶上去,急走三两步,既可与之比肩。

或许,他仍是在家时的李叔同,亦未可知。着灰色云章布长衫,黑色马褂,上唇上还留有胡髭。正是他在浙江两级师范教书时的模样。某天下课后,他竟撇下挚友夏丏尊,也不需学生相伴,独自一人来到这灵隐寺。不为什么。彼时,他还未皈依佛门,甚至尚在一心钻研道教。只是被一股神异的力量牵引着,召唤着,不由自主行到这里来。怀着一种皓月冷山、冥冥归去的孤卓。

又见他忽然站住,面前横拦着一根伸展到步道上来的香樟树枝条,顽皮随意。他那适才还在眺仰着巍峨殿堂的目光,焦距随即拉近,投射到眼前一枚绿意盎然的小小叶片上。因那叶片上,正栖歇着一只小小的玉色蝴蝶。他定睛细细观赏,连小蝶翅膀上每一道斑斓的花纹都不曾放过,以一个艺术家独具的视角。含笑颔首。

或许,蝶亦在反复打量着这近在眉睫的人。离得如此近,简直纤毫毕现。连他的鼻息都清晰可辨。他的面容慈和安详,笑意恬适自在,过于宽广的额头似在昭示着某种异于庸常的智慧。衣饰虽极简朴,但裁剪细致合体。越显得身材挺秀颀长。清秀的五官,最惹眼的便是那上唇一抹的胡髭,仿佛刻意为着缄口与沉默而设,却掩不住嘴角一抹亲切温暖的笑容。一切,皆熟悉得让人想去追忆,究竟在哪里在何时曾经见过?

我,就是那只蝴蝶。曾栖于寺前枯木之上,他终日以爱心浇灌,方才有了枯木逢春,化茧成蝶。虽然无缘修得与他同世为人,但于千百个梦境中,早已翩跹飞过了他的无数个前世今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