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阳光照在窗帘上/江航

我们未曾失去 作者:女友传媒集团


梦像流水,柔顺而又锐利,穿越所有的可能与不可能。

楚是在22岁那年遇见舒展的。

那时候,楚在电视台实习,举手投足间已经颇有女记者风范。四年级学生几乎已经没有多少课,班里的同学都在忙着实习,忙着写论文,校内校外两头跑。

那年三月,楚刚从家回到学校,就接到电视台的制片人吴老师打来的电话,说要去南昌拍一个反映农民生活的专题片,请楚同去。但组里那个摄像临时病了,必须重新找一个替补上来,问楚能否在学校找一个学摄像的同去。

楚问遍了自己所认识的摄影系的男生,不是病了,就是太忙走不开。就在楚左右为难的时候,一个朋友为她引荐了摄影系的高材生舒展。

这样,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楚的心情好了起来。要拍的外景地在南昌几十公里以外的一个小镇,楚想不到吴老师会选择这样一个偏僻的村落。

安定下来以后,剧组里的人都开始忙起来。楚和舒展都是实习生,年龄又相近,所以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安排他们在一起工作,连吃饭都在一起。有一天组里的人在镇上聚餐,为图热闹,定要喝酒助兴,连楚也不放过。还是舒展替她解了围。组里的其他人开始一杯接一杯地让舒展喝酒,楚有些心疼,当着组里人的面又不好说什么,她只好一次次住舒展的碗里夹菜,说吃些菜吧,酒喝多了会伤身体的。舒展的眼睛和脸都红红的,他深深地看了一眼楚,没有说话。倒是后来提起这件事,舒展说当时他其实很感动,长这么大,还没有一个女孩如此关切地对他这样说话。

在江西的小镇拍外景已经是一个星期以前的事了。

一连几天楚都在奔忙,一边写毕业论文,一边奔波在电视台和学校之间。电视台新闻中心的领导对楚的印象颇好,已经允诺楚只要学位一拿到,来报到就是了。能够留在北京,也是楚的一个梦。楚喜欢北京,她觉得北京的发展潜力比较大。

自从江西回来之后,舒展一直都没有来找过楚,楚有些失望。楚常常站在宿舍楼里,透过五楼走廊里的那扇窗,向对面的男生楼望过去,偶尔能够看到舒展夹着一本书从宿舍楼里走出来。

时间就这样滑到了四月。北京的四月,空气中还流动着微凉的风。一天,楚从图书馆查完资料往宿舍走去,远远的就看见舒展正从女生宿舍门口走出来,低着头,两手插在口袋里。

两个人几乎同时看到对方。我找过你好几次了,楚!可你都不在。楚有些意外,是吗?最近有些忙。然后,楚和舒展沿着校园里的小路走了起来。

聊起各自班上的一些事,楚和舒展都感慨万千。

你有什么打算?舒展问。打算留在北京,这段时间一边写着论文,一边就为这事忙呢!舒展轻轻地哦了一声,然后随口附和着说,是呀,能留北京真是不错,发展潜力无限。楚偷偷地看了一眼舒展,她感觉舒展这一番话说得并不怎么由衷。接着舒展又说,我可是要回故乡,我们家就我一个孩子,我爸去世又早,我可不能离我妈太远,再说,桂林也不错,桂林山水甲天下嘛!舒展的话音未落,就自嘲地笑了起来。楚突然有些难过。

以后几天楚一直有些悲伤,有时她拿起床头的那面镜子照着自己,便有点想哭,她以为自己一直隐藏得很好。

同在一个并不大的校园里读了四年的书,每天奔波在教学楼、食堂、图书馆,却从未相遇,一旦相遇就常常相遇。楚有些感慨人和人之间的缘分。

站在窗口看不见舒展时,楚会闭上眼睛在心里描绘着舒展的样子。楚渴望见到舒展,又怕舒展来找她,在这种矛盾的心理中,楚的心渐渐归于平静。

天气渐渐热了起来。五月份一个周末的夜晚,楚在电影院意外遇见了舒展。也不知道是什么片名,画面一幕幕在楚的眼前掠过。楚寂寞地坐在角落,觉得自己像一只没有翅膀的鸟。

楚问舒展最近忙什么,瞎忙,我羡慕你还可以为留京的事奔波,而我的生活早就被安排好了,连一点选择的余地都没有。楚无语,两人皆无话,把目光转向银幕。

电影里的男女主角正在黄昏的湖边散步。明天我就要走了,女主角说。为什么?不为什么。我不是为你而来到这里,你也不是为了我而来到这里。我们无非是碰巧在这里相遇而已,不是吗?我们还有各自的生活。当然,尽管如此,我愿意保留回忆,像保留一瓶香水一样,随时打开……

银幕旁两个巨大的音箱中传出男主角深深的叹息。

眼泪从楚的眼睛里滑落下来。舒展把手帕递过来说,真有那么感动?舒展笑着,声音却有一些伤怀。

楚最后一次见到舒展是六月下旬的一个午后,楚刚从电视台回到学校。经过校园里那一排公用电话亭,看见舒展正在那里打电话。舒展一只手拿着听筒,一只手示意让楚过去。

楚站在舒展的面前时,舒展已经轻轻地挂上了电话。他们面对面地站着,好一会儿,舒展才轻轻地说,我要走了。楚下意识地接过一句,噢……那……再见。舒展的脸上浮起一抹笑意,开始非常认真地盯着楚,仿佛要看到楚的心里。楚有些慌乱。舒展重复了一遍,我要走了,晚上七点的火车。要我送你吗?不用送了,我们宿舍的哥们儿会送我到车站的。好像挺突然的,楚低语。也没什么突然的,我算是晚的了,舒展随意地说着这些话,语气又低了下去——如果要走,迟早也是要走的,不是吗?舒展面向楚。记得吗?同校四年,我们的相遇好像还是最近的事。

临回宿舍时,楚又说了一遍,真的不用我送?舒展停顿了一下说,真的不用送。那……保重吧!你也是。转过头去,楚泪如雨下。

楚一动不动地站在五楼的窗口,心里涌起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寂寞。

天色暗了下来,舒展背了一个大包,远远地在楚的视线边缘。楚以为舒展会回头向这里看一眼的,直到舒展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楚都没有看见舒展回过头来。

相隔没有多少日子,楚也离开了校园,一个人收拾好行装,悄悄地离开,对谁也没有说。

五年以后。

六月的某一个炎热的下午,楚在信箱里拿报纸时,看见一封信。这封信大概辗转了很多地方,已经有一些破损。信是舒展写来的。

一张已经泛黄的北京至南昌的卧铺票静静地躺在信封里。舒展的笔迹轻轻淡淡地写道:我以为,对你的记忆能够在岁月的迁移中渐渐褪色。但天长日久,回忆反而像江南春天里那淡淡的薄雾天气,变得潮湿起来,湿漉漉地粘附在心上。而心里的你,始终鲜活如初。

身后的摇椅里,传来一个小生命的哭泣,楚下意识地转过身向摇椅跑过去。信滑落到地上,那张泛黄的票根飘出了窗外。

午后的阳光,照在充满雏菊图案的窗帘上,整个房间充满醉人的金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