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改善肠胃功能

神奇的一氧化氮 作者:(美)斐里德·穆拉德


消化和吸收是人体获得能源、维持生命的重要功能。食物,包括维生素、金属盐类及微量元素,在胃肠道内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消化分解过程,成为小分子物质被肠道吸收,经肝脏加工处理变为人体必需物质,供全身组织利用,其余未被吸收和无营养价值的残渣构成粪便被排出体外。此外,消化系统尚有一定的清除有毒物质及致病微生物的能力,并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消化系统还分泌多种激素并参与本系统和全身生理功能的调节。

消化过程的完成依靠消化道的物理(运动)作用和化学(分泌)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协调,这些均通过神经和体液的调节来实现。

消化系统疾病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腹膜、肠系膜以及网膜等脏器的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属常见病。在我国,胃癌和肝癌的病死率在恶性肿瘤病死率排名中分别位于第二和第三位,近年大肠癌、胰腺癌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消化性溃疡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胃十二指肠黏膜经常接触有强侵蚀力的胃酸和在酸性环境下被激活、能水解蛋白质的胃蛋白酶,此外,还经常受摄入的各种有害物质的侵袭,但却能抵御这些侵袭因素的损害,维持黏膜的完整性,这是因为胃十二指肠黏膜具有一系列防御和修复机制。

消化性溃疡的最终形成是由胃酸/胃蛋白酶对黏膜自身的消化所致。因胃蛋白酶活性是pH 依赖性的,在pH>4 时便失去活性,因此在探讨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时主要考虑胃酸。无酸情况下罕有溃疡发生以及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能促进溃疡愈合的事实均确证胃酸在溃疡形成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是溃疡形成的直接原因。胃酸的这一损害作用一般只有在正常黏膜防御和修复功能遭受破坏时才能发生。

人的消化道组织中均有一氧化氮合酶(NOS)分布,各节段密度不同,其中以小肠为最,在胃肠壁各层均有分布。一氧化氮参与胃肠黏膜血流量的调节,参与胃黏膜分泌功能调节,参与胃肠黏膜免疫防护屏障,参与胃肠动力调节。并在黏膜损伤时有重要的修复功能。

胃肠道黏膜的完整性依赖于各种保护因子和黏膜所暴露的损害因子之间的平衡,黏膜保护性因子包括黏膜血流的调节、碱性黏液的持续分泌、黏膜上皮的增殖和恢复。

一氧化氮在调节胃黏膜血流量和维持黏膜完整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一氧化氮可调节胃黏膜血管基础张力,增加血流量。应激、酗酒等引起缺血再灌注而造成的黏膜损害,一氧化氮则可通过以下机制减轻损害:扩张血管,改善组织血供,抑制血小板黏附于血管内皮,消除过氧化基团。一氧化氮在调节胃黏膜分泌中也有重要意义,可引起胃黏膜上皮细胞环鸟苷酸(cGMP)浓度增加、黏液分泌增加、黏液层增厚以及胃酸分泌的明显减少。

一氧化氮可减轻血小板活化因子引起的肠损害,在缺血再灌注模型中有抗休克和保护内皮的作用,对白细胞黏附和渗出有化学屏障作用,可减少肠上皮通透性并促进急性损害后上皮的修复。

一氧化氮作为胃肠道内一种重要的非肾上腺素非胆碱能神经抑制性神经递质,在胃肠道方面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一氧化氮的免疫功能在胃肠道中也发挥作用。一氧化氮形成可能是机体或细胞抵御外来病原的第一道防线,而且还可以介导免疫信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