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节 由民富优先走向公平与可持续发展03

民富优先 作者:迟福林


一、从物的发展到人的发展

1我国正临近人口红利拐点

在过去30年的改革进程中,我国通过市场化释放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动力供给一度呈现如阿瑟·刘易斯所谓的劳动力无限供给状态。这时工资取决于维持生活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多年来难以真正有效增长。但是当前,低端劳动力开始由剩余向短缺转变的迹象十分明显。有专家预测,我国于2013年左右,有可能出现“刘易斯转折点”,届时靠劳动力增加获得人口红利的局面将会大大改变,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将不复存在。

2由人口红利转向人力资本红利是大势所趋

国际经验表明,所有的先行国家和地区,都曾经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或多或少地得益于“人口红利”。然而,“人口红利”从来不是永久性的增长因素。随着人口结构转变的完成,这种特殊的增长因素最终要消失殆尽。从现实情况看,我国以劳动力数量的增长使社会总产出更低廉、更丰富的发展模式已经开始走向终结,必须由数量型人口红利转向人力资本红利。1978~2004年,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快速增长的贡献达68%,而全要素生产率仅占32%Zhou Jingtong,“Analysis and Prospect of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in China”, China Economy and Trade Guide, 2006 (23)。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如何实现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大国的转型,发展高素质劳动力支撑的、具有高附加值、高劳动生产率的产业,提高国际竞争力,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势所趋。

3由物质资本主导转向人力资本主导

从国际经验看,一个国家从中等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由物质资本主导向人力资本主导的转变是必经之路。第一,物质资本的收益率是逐步递减的,人力资本的收益率是上升的,人力资本主导才能实现中长期的持续增长;第二,人力资本的提升才可以保证产业升级,才能在国际市场中占据高端产业链,这是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所必需的;第三,高收入国家的居民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更高,靠物质资本投入对环境的破坏是全社会所不能接受的;第四,全社会人力资本的普遍提高使得中等收入群体成为最大的社会群体,这也是高收入国家的一个重要特征;第五,高收入国家往往以软实力和创新力强为基础,这必须建立在普遍提高人力资本的基础上。从现实看,我国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以及人口红利的消失,都需要加快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本大国的转变。

二、发展导向由经济总量转向国民收入

1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全民福祉

我国由生存型阶段向发展型阶段的历史性提升,在本质上要求把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定位于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是指所有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是说,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不是简单地追求经济总量,不是简单地追求一部分人的富裕,而是要把提高全民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标。

所谓全民福祉,就是全体社会成员可行能力的提高,即提高个人过自己愿意追求的生活的能力。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够有条件、有能力追求自己所希望的生活,是进入发展型阶段所有发展问题的本质。

发展方式需要转变,从本质上看,主要是在现行的发展方式下,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并不能自然带来多数人福祉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福祉。

2国民收入导向比经济总量导向更能够体现全民福祉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全民福祉取决于两个重要的变量:一个是经济总量指标,经济总量越大,全民福祉越大;另一个是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合理,国民收入分配越公平,全民福祉越大。也就是说,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公平的条件下,经济总量越大,全民福祉越大;在经济总量既定的条件下,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越公平,全民福祉越大。

当前应以扩大经济总量为重点,还是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为重点来解决全民福祉问题?从现实情况看,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更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第一,现阶段经济总量的扩大伴随着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而不是缩小;第二,在现有经济结构条件下,经济总量的扩张以较高的资源环境为代价,从中长期看,降低了全民福祉;第三,经济总量的扩张伴随居民消费率的降低,这样的扩张是不可持续的;第四,调节国民收入分配不仅能够使广大中低收入者福祉提高,还可以使经济总量的增长建立在消费主导的坚实基础上。

3确立发展方式转变的国民收入导向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生存型阶段,我们曾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等口号,在发展特征上带有鲜明的经济总量导向。历史地看,这与当时两个大背景有关:一是当时私人产品短缺,扩大经济总量的矛盾更为突出;二是当时计划经济时代的平均主义矛盾十分突出,经济运行效率的矛盾十分突出。但是今天,我国已由私人产品短缺走向公共产品短缺,收入分配由原来的平均主义走向差距过大,过大的城乡差距、行业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已成为制约全民福祉提高的突出矛盾。

改革开放之初,提倡“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并不是不让其他人富裕,其初衷是最终实现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最终走向共同富裕。确立发展方式转变的国民收入导向,就是要实现共享式发展,全面提高国民收入水平,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发展成果惠及所有社会成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